街頭不再有趣?讓街拍教父道出「原宿的興衰史」!

還記得二月份我們為大家告知經典街拍日雜《FRUiTS》宣佈停刊的消息嗎?主理人青木正一表示現今的素材收集難度變高,意味著目前日本年輕人的穿搭沒有以前厲害,達到他眼中門檻的人愈來愈少,而《FRUiTS》堅持理念不登無聊的東西,因此將月刊發行制改為階段性出刊,為的就是品質的一致性。今番《i-D》與青木正一進行對談,他侃侃而談,講出了「原宿的興衰史」。 街拍教父青木正一提到幾個關鍵,當時原宿每過三個月就會有新的潮流引進,有人擔任時尚先鋒的角色,而在有人起頭後,就會有人趕上這波新趨勢,而那些時尚先鋒自然不愛被模仿,因此就再去創造了更新的潮流趨勢,這樣的「進化系統」讓原宿街頭產生了多樣面貌。 另外,青木正一還提到醞釀原宿文化的重要地點—Hokoten 步行區,當時大家熱衷上街汲取新資訊,並在街上聊天聚會,在青木正一眼中就是小型文化的集散地,它能呈現原宿最獨特的時尚面貌。最終,也提到了網路科技的發達與快時尚的入侵,讓年輕人們太過簡單吸收新資訊,原有的上街習慣悄然消逝,而快時尚破壞了創意的標竿,讓大家眼中的時尚太過一致。喜歡的朋友可點此閱讀原文,也不妨在臉書留言處與我們分享看法。  

專欄 / 嚴選 15 大正夯美國街頭品牌,讓你一窺美式街頭精神 Part 1

台灣街頭文化相當多元,有人追隨品牌各季的全新靈感,成為某些品牌的死忠鐵粉,有人則選擇尋找自我的穿搭方式,挑選屬於個人的單品配件,靠著各位對潮流文化與穿搭方式的獨特見解,讓台灣街頭不只有單一流行,而是像無數條線錯綜而成,經過學習、摩擦與交流等歷程,用自己的思維走出一條潮流大道。 過去大家總是將街頭品牌分為兩大板塊,美牌與日牌,日牌部分有大家熟悉的 WTAPS、Visvim、NEIGHBORHOOD 與 UNDERCOVER 等熱門品牌,當中還有幾位教父級的代表人物廣為人知,而近期國外潮流網站 Complex 嚴格選出 15 大代表美國街頭文化的美牌,可能有些你會沒看過,有些則是地位不降,仍居高位,但他們卻足以數以象徵現今最有影響力的美國街頭品牌,相信在未來以下入選名單裡的品牌都會更加驚豔與精彩。   15. UNDEFEATED 由 Eddie Cruz 主導的街頭代表品牌,將美國西岸 LA 的在地精神向外傳遞,至今已成立 13 餘年,那經典的柵欄形象標誌相信大家歷歷在目。今年 UNDEFEATED 與各大品牌產生多方交流,讓各領域的街頭單品擁有西岸文化精神,包括 Beats by Dre 與 XBOX,近日則發表...

Supreme 收藏家 Clarence Nathan 精彩訪談內容呈現

在稍早我們介紹了由 Supreme 收藏家 Clarence Nathan 所展示的 擁有超過百位滑板選手簽名的 Supreme 1994 年 第一版 Taxi Driver Tee,此刻則是帶來國外流行資訊網站 freshness 與這位資深收藏家的精彩訪談內容,讓我們透過這個機會來認識認識他,也藉由他對於 Supreme 豐富的了解,一窺這個國際知名街頭品牌的過去,以及這件衣服的歷史。   請先向讀者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大家好,我是 Clarence Nathan,是 PremiumGoods 鞋鋪的老闆,我的店開在紐約布魯克林區。我熱愛並收藏 Supreme 的單品已經有 20 年了,僅管我已經減緩了我收藏的速度,但 Supreme 每回所做的事情、所推出的產品依然是讓我十分讚嘆。 告訴我們一些...

Contained, Not / Gus Van Sant x Jared Leto 對談 by V Magazine

V Magazine 邀請到傳奇導演 Gus Van Sant 與演員及搖滾樂團 30 Seconds to Mars 主唱 Jared Leto 談論音樂、目標,以及在電影 «Dallas Buyers Club» 中的突破性演出。 «Dallas Buyers Club»  是 Jean-Marc Vallee...

Always Pushing – Nicola Formichetti x Nick Knight 訪談 by Dazed Digital

     Nicola Formichetti 的最新角色是 Diesel 的藝術總監,以及其全新 Tribute 系列的主導人,而他所推出的 #DISELTRIBUTE 宣傳企劃更是以大膽的手法進行,從頭到尾使用 iPhone 拍攝,#DIESELTRIBUTE 形象廣告將時尚領域兩大具前瞻視野的角色搭在一塊: Diesel 的藝術總監 Nicola Formichetti 以及前衛攝影師 Nick Knight 。使用包含 Mega...

個人訪談:Pharrell Williams談論音樂、聯名合作以及Billionaire Boys Club

音樂時尚雜誌CLASH的第89期主題邀來了Pharrell Williams,與雜誌創意總監Rob Meyers談論音樂以及眾多的合作,話題並聚焦在Pharrell今年來到10週年的Billionaire Boys Club品牌之上,並先行披露了2013 Holiday系列的形象照片,由Pharrell本人擔綱造型並親身演繹,攝影師Neil Bedford掌鏡,CLASH將在11月於英國與歐洲,包含BBC旗艦店舖等先行販售,感興趣的朋友也可透過線上購買。 Pharrell Williams根本是現代的Midas-點石成金,他接觸過的任何東西都真的變成了黃金。 在2003年,他個人發行、團體合作與製作的歌曲,十分驚人的佔了當年美國電台播放的43%,截至今日,在英國有137首單曲售出超過1百萬張唱片—Pharrell就有兩張,而且這兩張都來自這個夏天。 就算先摒除他在音樂方面的成就,Pharrell Williams也在設計界中擁有一片天,總和他的藝術靈感、室內設計與服裝美學,菲董在他的品牌Billionaire Boys Club中完全展現他的天份。 你的品牌Billionaire Boys Club(BBC)在今年達到十週年,最初是什麼驅使你開創品牌,又是如何決定與Nigo共同合作的? 我開始BBC是因為我覺得當時市場上沒有類似的東西,當我第一次去日本,遇見Nigo我就知道他能夠幫我實現這件事,我們討論了這個構想,在當晚Sk8thing也給我們看了一些圖像設計,直到現在我們還是在用這些圖像,也就是品牌的招牌圖像。 與我們談談你與Jay Z和BBC在2011年的合作關係吧—當時他加入了什麼創意想法?你和他的想法和品味相近嗎? Jay和我是朋友,在我們開始品牌後他一直在幫助我們,所以當決定要拓展規模時,Jay Z與我們進行合作是最適合不過了,他讓我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激發創意等等。這麼說吧,我們看待事情的方式是相同的,也有相近的品味,這也是他信任我的原因。 你覺得在90年代,你首度以Neptunes/N*E*R*D boys團體的姿態進入音樂界後,產業有什麼改變嗎?若你當時能夠未卜先知現在的情況,你還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音樂產業嗎? 音樂,就像所有其他的東西一樣,總是在變。不過它是有循環的,每過一陣子所有事情都會回來一會兒,我不能說我自己沒有改變,不過我永遠不會拿出爛的音樂,就算現在正在流行那種音樂。我只專注在製作好音樂上面。 Neptunes早期的音樂相當具未來感與電子元素,你近期的新音樂則是更懷舊和復古:這種轉換是你刻意達成的嗎? 不,這些都只是我音樂方面成長的一部分,並且總是激勵著我持續製作更好的音樂。 你總是與知名音樂人合作,從Gwen Stefani到Daft Punk;合作這件事情到底有什麼東西如此吸引你?你在這種合作中在追尋什麼? 作為一個製作人,我的職業就是與音樂人們合作,所以我整個職業生涯都在做這件事。我很享受它,不然我就得去找個別的工作了。至於我在尋找什麼,我想就是才能吧。 告訴我們有關你最近與Daft Punk的合作:這是如何結緣的?都是同時身為歌手與製作人的角色,這次合作的歌曲又是如何構成的? 我們從前一同在Virgin Records唱片公司時就認識了,我們也不停在討論一起合作與創作音樂,從前我重新混音了一些音樂給他們,他們也為我做同樣的事。幾年前他們幫N*E*R*D製作一首歌,那讓我們開始談起我出現在他們下一張新專輯中的可能性,他們邀請我去巴黎,我們在那裡錄了兩首歌,就這麼簡單。當你十分尊敬某人的作品時,合作就能夠如此的輕鬆。

«GRAVITY» Alfonso Cuarón與Tim Webber揭秘賣座電影«地心引力»的製作過程

就在10日前,知名導演Alfonso Cuarón的«Gravity»地心引力已經創下10月的票房首周記錄、並回收了1億美元的製作成本,今日為止,已經創下了1億2千3百萬美金的票房,而本部影片將於中國放映的計劃也已確定-若你不知道這有多難,中國每年只開放34部好萊塢電影的配額-使這部電影成為一股席捲全球的強大勢力。本部影片以純淨的情緒與視覺作為主旨,由Alfonso兒子Jónas Cuarón撰寫的“Desierto”為靈感,一個關於「逆境以及逆境中重生的可能性。」Cuarón如此解釋。 Sandra Bullock的氣喘吁吁和George Clooney的單人漂浮給予了電影許多張力,但真正的成就在於創造出了零重力的空間,Cuarón最早先接觸了具開創性的知名導演David Fincher(曾拍攝«Fight Club»鬥陣俱樂部、«Se7en»火線追緝令)詢問他的想法。「他說,『哇噢,這很棒!不過你需要等7年,才能讓科技趕上你的想法,你現在沒辦法做這個。』他錯了,因為只花了4年半!」Alfonso Cuarón笑道,「(導演)James Cameron說,『你看,現在的科技就是這樣—你必須自己發明拍攝的器具,』然後他說我們可能可以用4億拍這部影片。我說,『我們必須要少花很多很多錢。』」 Cuarón找上了視覺特效大師Tim Webber,«Avatar»阿凡達與«The Dark Knight»黑暗騎士的幕後製作,請他幫忙打造一部零重力的電影,所以到底他們是如何讓Bullock和Cloony看起來像是漂浮在太空中? 由一張辦公椅開始 「Christopher DeFaria,Warner Brothers的視覺特效執行,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差的敵人。」Cuarón說道。「他向製作公司奮力爭取這個案子,他說服所有人來做這件事,不過他告訴大家這需要花上2億,所以你必須回去,想辦法生出剩下的經費。不過Chris還是堅守自己的想法,因為他認為這部電影可以以簡單很多的方式完成。」 「他認為這可以在一張辦公椅上全部拍完,對吧?」Tim Webber問道。 「他說,『我們所需要的只是一張辦公椅,然後一些控制儀能夠操控椅子,還有一個人架著燈繞著椅子跑。』所以我們必須由他去,最後當他看到我,看到我的表情,他沒有做任何其他的評論。最終我們用一張辦公椅拍了一點點東西。」 去一場Peter Gabriel的演唱會 所有最棒的想法都來自於意想不到的地方,舉一個例子,一場Peter Gabriel的演唱會。當碰上該如何為太空中的角色打光時,劇組被這問題難倒了。「第一點我們必須想出一個方法,讓燈光能夠完全圍繞著演員,同時必須要讓攝影機能夠在不影響燈光的情況下行動。」Webber解釋。攝影總監Emmanuel 'Chivo' Lubezki相當擔心太空中的光線。「光線在太空中並不像其他的光,你知道,因為它是未經過濾的。」 「(Emmanuel 'Chivo' Lubezki)去了Peter Gabriel的演唱會,在那裡他靈光一現有了“試試這種光”的想法。」Cuarón解釋,「他走過來然後說,『我們可以用LED燈。』」劇組最後打造了一個10呎寬10呎高的盒子,並能夠縱向與橫向延伸。經過兩年以及一百八十萬個LED燈後,他們「能夠控制每一顆燈泡的亮度去呈現光線的色彩和位置。」 將你的整部電影預先視覺化 如此複雜的攝影過程以及Cuarón拼死也要呈現他著名一鏡到底鏡頭的慾望,由Cuarón、Webber和Lubezki組成的三人組必須提前在真正攝影前將整部影片預先視覺化。「為了要能夠使用這些科技,我們必須做許多前製作業。前製視覺化不止能夠引導我們拍攝,它必須精確呈現運鏡、走位、位置、時機與光線。所以我們開始做更精確的前製視覺,以及(攝影總監)Chivo開始做動畫,所以大部份的燈光都是由電腦完成。」 聘請一台製造汽車的機器人 LED燈光大致上解決了,其他的問題還是存在。你要如何重新創造零重力?為了模擬自由漂浮的太空空間,Cuarón向汽車製造科技尋求幫助。這些機器人一般用於製造汽車,代表讓5呎7吋的Sandra Bullock轉來轉去是毫無負擔的事情。他們更擁有精準的動作(幫助前製作業與視覺效果等)是最穩定的控制柄都無法取代的。「他們告訴我們這個東西需要等6個月,所以我們等了6個月,」Cuarón說。「我們開始拍攝,我們開始建造整個東西,原本設定這個箱子會在拍攝前兩週準備好,但是它直到拍攝三天前都還沒搞定,然後機器人也是在最後一秒鐘才送來。在開拍前一晚,沒有一件事情是對的。在前一晚,我們有個天兵在那邊測試然後機器人的效果簡直讓人無法置信。」 讓你的演員準備好面對完全隔離的情況 或許這個裝置做得不錯,讓Bullock在個人獨秀的鏡頭中看起來相當的淒美與未經修飾的優雅,不過Bullock得經常在這個10x10呎、佈滿LED燈泡的箱子裡面待上幾小時,甚至連休息時間都待在裡面,因為如果把她帶出來又放回去會花太多時間。「演員們,大部份是Sandra Bullock,都被隔離住—因為當你有了那個箱子,你必要關上它,全部的重點都是在光線上面,所以常常沒人理她,」Cuarón解釋。「要花30分鐘讓她進去、再花20分鐘讓她出來。所以在拍攝中間她通常直接待在裡面。」 「唯一陪著她的是一個穿著黑色連帽上衣的傢伙,坐在角落拿著一個有大大紅色開關的纜線。所以她說,「你知道嗎,我從來沒看過這個傢伙的長相。」他是燈光箱的助手,他堅持自己必須要全身覆蓋著黑色所以才不會影響到光線。這個傢伙全權負責,如果出了什麼問題,他需要按下紅色按鈕。嗯,通常如果機器人動得這麼快,一定有些事情不對⋯後來我才知道這是保護Sandra安全的唯一支柱!」 讓你的演員有如入無人之境一般的跳舞 當科技面能夠達到讓Bullock看起來像是在飄浮了,許多零重力空間的自然感與細節都得看她表現,「這更像是一個舞者在編舞,」談到編排Bullock的動作時Cuarón如此說道。「這與位置記號都沒關係,全都是時機問題。所以是像:一、二、三(暫停),四、五、六。而且這些都是在相當長的一鏡到底手法下拍攝,你知道,我對Sandra的表現感到十分驚艷。」 「我們真的極端的幸運擁有一個人能夠,第一,願意,第二,在這件事情上做的很好。」Webber說。「我一直聽到她說,『啊,我剛又瞎忙一陣了。』不過她真的沒有。」 «Gravity»同時突破了技術以及視覺效果,不過當觀眾們去觀賞«Gravity»時,Cuarón希望故事和情緒能夠成為焦點。「所有這些科技都只是工具。我們不希望人們第一次來看影片就在想這些鏡頭是如何拍攝成的。我認為人們應該體驗電影本身。」 Source:Dazeddigital Traslation:L.J.

王者聯乘! Supreme x Nike 鞋款歷史 完整解析

世界上少有品牌能夠像Supreme一樣持續使他們的顧客發狂,創立於1994年,世界知名的滑板店家擁有獨特的設計觀點、文化背景以及行銷手段,已創下品牌口碑的Supreme,至今仍維持著一貫的概念與經營技巧。在許多方面,Supreme就像街頭領域的Apple和Nike一樣,並不是每個品牌都能在發售新品時讓排隊人潮擠爆整個街區,但對Supreme在每週四的新品發售日來講,就像吃飯喝水一樣簡單。試想,若是兩個擁有極高影響力的品牌達成聯名的企劃,那將會獲得多大的迴響。 從2002年開始,Supreme與Nike結成的夢幻組合達成了許多史上最搶手的聯乘鞋款,由傳奇性的Dunk Low開始,Supreme將其獨有的設計加諸在Nike鞋款之上,最初開始,與Nike的合作都很自然的選擇SB系列的鞋款,不過逐漸由滑板店家轉換成生活概念的品牌如Supreme,已將滑板文化拓展制框架外,也進行許多與Nike Sportswear的合作企劃。 最早的非SB鞋款發源於去年度的Air Force 1 Low系列,而這似乎也拓展了Supreme的視野,將目光放在任何他們有興趣的Nike鞋款輪廓之上,就像近期的別注鞋款,與我們習慣所知的滑板和復古大相逕庭,Supreme將腦筋動到了Flyknit Lunar 1+上面,一雙使用Nike劃時代發明結構的專業跑鞋。 在12雙與Nike達成的合作鞋款後,Supreme Flyknit也於近期釋出,並毫無意外的造成瘋狂渴求的消費者在紐約、LA和倫敦等店舖外的苦等,為了紀念本次合作,Sneakernews便帶來Supreme與Nike兩方完整的合作鞋款歷史,將過去11年間叫好叫座的聯乘鞋款收錄其中。

Latest articles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