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進步?還是藝術已死?
沒有思考與感情,只專注執行指令是 AI 唯一任務,憑藉個人經驗、美感、技術和想像力等個人特質融合,創造出充滿視覺享受或情感力量的作品是大家現有對「藝術」的共識,比起成品,也同樣注重藝術家作品當中的含義以及心境變化等,這些都不是 AI 目前能夠吸收或取代的。
那怎樣才算藝術?
你是否曾看著演算出的作品想著某位藝術家?那你可能沒看錯!AI 創作的概念其實就是汲取網路各種作品圖片、靠關鍵字融合而成,不過藝術家的本質不僅僅是產出圖像而已,貫徹個人的核心價值以及透過對生活枝微末節的觀察所呈現的獨到風格,才是作為藝術的本質。
交給 AI 創作會有法律問題嗎?
為了保護人類的創作所衍生出著作權,以臺灣的智慧財產權來說,著作須出自「人」手才能享有保障,也就是說,AI 所演算出的作品,就算被其他人取用,也無法享有著作權保障,也因為非「人」之創作,所以目前也無法規規範使用 AI 創作的人。
藝術家會被淘汰嗎?其他職業呢?
如果繪畫的目的在於表達自我,在複製人出現以前,不太有機會能取代藝術家,雖然在網路上看到許多驚艷的 AI 作品,但目前技術無法很精準呈現,還需依靠後製才能讓作品更加完整,但也因繪畫 AI 出現,藝術家們也可以反向利用當作輔助,節省構圖的發想時間,抑或是在職場上取代過往文字難以表達的概念,作為更淺顯易懂的方式減少溝通。
手機 app 也跟進,AI 製圖更簡便,但...
AI 創作的門檻很低,不用有創作天分或是 AI 知識就能靠關鍵字組合完成作品,手機 app 也很因應潮流跟進!現在可以很方便的在抖音或美圖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