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屏幕外的你以一位競拍者的身份,參與了一場萬人矚目的藝術品拍賣活動,當競拍的價格不斷的走高,而你氣定神閒的誓死壓住每一位對手,直到拍賣師手中的棒槌終於落下,你眉頭略顯緊張的皺紋終於有所收斂時,未曾料到,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得到的心頭之物卻突然 「被銷毀」。
▲ 圖片來源:Esprit de France
試問,此時此刻的你是一種什麼心情?
▲ 圖片來源:Willamette Valley Wineries Association
別以為我在瞎扯,這樣的一幕就發生在幾天前蘇富比的拍賣現場。一幅拍出了 104.2 萬英鎊 (約 940 萬人民幣) 的作品 《Girl with a Balloon》,在落槌成交的那一刻,開啟了自毀模式。
▲ 《Girl with a Balloon》 (圖片來源:Highsnobiety)
畫作有一半的面積被裁成了豎紙條,而主導此次惡作劇的 「始作俑者」 正是其創作者——英國知名街頭藝術家 Banksy,至於競拍者當時的心情如何?不詳。
▲ 圖片來源:RT.com
魯迅曾言:悲劇就是將美好的東西 「撕毀」給人看。而向來強調 「藝術是當今最大玩笑的 」 的 Banksy 卻用極具藝術的行為向普羅大眾強調了什麼是藝術。
▲ 圖片來源:Quartz
翌日,得意洋洋慶幸著 「詭計」 得逞的 Banksy 在 Instagram 展示了自己的作案手法,並借畢加索名言配文:The urge to destroy is also a creative urge (破壞的衝動也是一種創造的衝動),來為這一次的 「創作」 道個由來。
▲ 圖片來源:Instagram:@banksy
可能你到現在還不明白,為何 Banksy 要攪亂這一次由蘇富比安排的局。按照他本人的意思,抨擊當下的藝術商業行為,對由資本控制的藝術交易的嘲弄才是目的。於是乎,在權威之上,大眾的眼皮子之下,來了一番 Banksy 式的 「戲耍」。
▲ 圖片來源:artnet News
但有趣的是,在經過 Banksy 對作品最後的渲染,再加上蘇富比當代歐洲藝術主管 Alex Branczik 說著類似救場的話:「我們在過去沒有經歷過這種情況,一幅畫自發地被粉碎,創造了藝術家的紀錄。」 意外的給世界 「僅此一件」 的畫作《Girl with a Balloon》 再次貼上了一層金,目前價值是足足翻了一倍。
▲ 圖片來源:Sydney Morning Herald
簡而言之,藝術依舊逃不了商業的掌控,反而這次的行為倒為藝術商業精英們開拓了新的思路。
究竟是不是一場秀?這不重要
說到這裡,各位那八卦的小心思定是在琢磨些什麼,說不定是 Banksy 與拍賣行默契十足的一次密謀,通過歷史首次作品自毀來為蘇富比與 Banksy 增加話題度和曝光量。
▲ 圖片來源:Instagram:@banksy
能這麼想也不為過,畢竟整個一連串的行為,以及 Banksy 在後續發佈的 Instagram ,都顯得太過於 「精心準備」,實在是疑點重重。如果你一定要糾察到底,那麼不妨先去別家媒體打聲招呼,這裡便不再細說。
▲ 圖片來源:Instagram:@banksy
不管 Banksy 是借此舉來表達自己對商業的不滿,還是一場於雙方皆大歡喜的陰謀,自始至終我們的關注點都應當是 Banksy 明著檯面所表達的一切,而不是想當然的去揣摩著背後的真相。畢竟真想只有一個,但你永遠不會發現。
所以,與其猜測,倒不如認真的去想想 Banksy 為什麼對藝術商業化表達不滿?
首先大家或許都只知道他的作品和藝術家的身份,但至今大家也不知道他到底長啥樣。其次,他作為街頭藝術的代表,其實就是整天在英國的街頭亂塗亂畫,用塗鴉來表達自己的立場。
▲ 圖片來源:CNN.com
▲ 圖片來源:artnet News
▲ 圖片來源:Evening Standard
這一點其實和早期 KAWS 的情況一樣,只不過 Banksy 更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去傳達當下社會嚴肅的一面,借此引起人們的關注和反省。而 KAWS 的想法更多的是城市街頭帶來一些更有活力,更有意思的創作。
▲ 圖片來源:Evening Standard
▲ 圖片來源:brandnewexpo.com
因此,與其說 Banksy 是一名街頭藝術家,倒不如說他是一名社會學家更為恰當。所以如果你看過 Banksy 的塗鴉作品,你一定會由衷的表達敬意,其揭示的社會問題敏感的早就受到英國當地警察的深惡痛絕。
▲ 圖片來源:Boston.com
像此次拍賣的作品 《Girl with a Balloon》,就是 Banksy 最為經典的作品之一,同時也是民眾最愛的作品之一。因為它像征著苦難中還存在著希望,激勵著那些底層人們勇敢奮鬥去追求那些有可能的美好。
▲ 《Girl with a Balloon》 (圖片來源:Google)
而除開此作品,其餘作品的立場也大都是嚴肅的,比如反戰,反恐、反帝國主義、主張無政府主義。而對於藝術而言,Banksy 也主張藝術是純粹的 ,它是創造者理念的實物化表達,不應附屬其它的東西,比如商業。
▲ 圖片來源:The Globe and Mail
結
這也是為什麼 Banksy 認為商業不應凌駕於藝術之上的原因。但到了這裡,我們又有了一個疑問,沒有商業化的運作,街頭藝術還能有現今的影響力嗎?沒有商業有力的傳播,藝術的感染力是否受到了地理上的侷限?另外,拍賣行在商業與藝術之間,又起到什麼關鍵的作用?
關於街頭藝術與商業的問題,文章的下半部分將在本週四晚上呈現,各位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