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樣的全覆蓋式面具,對於熟悉 Kanye 的人來說已經見怪不怪了,畢竟他隨心所欲的穿搭已經成為了一種專屬風格,所以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不過就是萬聖節商店隨處可見的道具而已。
不過一些眼尖的人已經有所發現,這個有著骷髏頭為裝飾的 balaclava(巴拉克拉瓦盔式帽,是一種全覆蓋只露眼睛的帽子,常見於反恐及戶外極限運動)並不是什麼廉價的節日專屬 cosplay 道具,而是隸屬於個人風格極其強烈的 Walter Van Beirendonck。
「非主流」, 可不是因為名字不好讀!
在時尚界,前衛設計師的的個人簡介幾乎都離不開安特衛普 (Antwerpen,是比利時的時尚之都),作為「安特衛普六君子」 之一的 Walter Van Beirendonck 自然而然脫離不了這個圈子。就在不久前,這個被網友們戲謔為 「知名校友返校圖」 的合照(實則為 NYT 對於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的專題報導)中,Walter Van Beirendonck 也沒有缺席。

確實,就算是在這些影響了大半個時尚界和潮流界的先鋒藝術家之中,Van Beirendonck 也是(因為鬍子)最顯眼的那一個。自 80 年代初以來,Van Beirendonck 一直堅持於突破所謂創造力的界限,但凡看過他的設計,僅一眼就能永遠記住這樣的色彩斑瀾。

評論家們從不吝嗇誇讚 「他有能力通過對性別邊界的高度探索和對當前政治環境的評論技巧來顛覆時尚準則」,他作品中無數醒目的圖案、尖銳的文字以及,瘋狂獨特的設計和拋棄所謂色彩搭配準則的配色,使他成為了時尚界獨一無二的 「老頑童」。

孩童般的做事風格,其實也是他始終在時尚界佔據一定地位的原因。但是因為設計從不考慮「日常」,這也讓他的無數粉絲望而卻步,從帶刺的風衣到並無版型可言的上衣,甚至無法安全在人群中行走的尖銳文字 T-shirt,他的思想放大了社會中的每一個問題,令大家無處可逃。

無論是激進的觀點表達,還是沒有顧忌的情緒釋放,在他的設計中都一覽無餘。曾經有採訪詢問 Van Beirendonck 的設計能量是從何而來,他直接告訴記者,這樣的能量就是源於自己,因為對每一個系列的創作都會極其興奮。所以我們看到對於他來說,嘗試新的實驗和給大家講述新的故事並不像很多設計師那樣有著極其痛苦的創作過程。
「我的衣服更像是一種精神狀態」,Van Beirendonck 的「Childish (赤子之心)」,便是能夠令他一直保持活力的「精神狀態」 之一了。
「COVID-19 的 「死對頭」」
如果說色彩是他傳達的情緒訊息,那麼他另一個無法忽略的元素——面具,就是他給世界展示的思想的力量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面具似乎意味著遮掩與隱藏,如今在疫情的影響下,口罩作為面具的衍生,也成為了一種以 「保護」 為主要目標的必需品。可是對於 Van Beirendonck 來說,這並非對於軟弱之人的保護,而是一種強調 「我是誰」 的力量。

關於這種全覆蓋式面具的設計,並非因為疫情而大放光彩,「我從職業生涯一開始就迷上了面具。」Walter Van Beirendonck 在他 2017 年的的展覽《面具的力量》開幕時說道。
「我發現人種學的文化和儀式是如此有趣;任何圍繞身體,面孔和變化的角色和事物,對於我來說是一種永遠存在的愛。」他的陳述並非誇大其詞,畢竟他對於面具的痴迷已經到了特意做一個展覽表達所愛所思與所想。

可以說他的設計給那些傳統但精美的面具們帶來了嶄新的詮釋角度,講我們平時幾乎因為太過常見而忘記的口罩與面具從平平無奇轉為了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從Robert Mapplethorpe到畢加索,從 Maison Margiela 到 Christian Dior、Jean Paul Gaultier 和 Viktor&Rolf,這些多元化令 Walter Van Beirendonck 不再孤單的堅守自己的熱愛。

「這是一個非常自發的項目,」 Walter Van Beirendonck 解釋說。 「我從心底選擇了這一切。比如 Basquiat 的作品中並沒有具體的面具,但他們具有強烈的面具感。」
他從面具的儀式性和表演性中瘋狂輸出對於世界的思想,並從孩童風格的打扮到對恐怖主義的反對中汲取靈感,創造出面具一種無關遮掩的迷人美學力量。
「未來,我們會離不開口罩和面具嗎?」
隨著疫情的蔓延,口罩是否會變為一種永久的配飾,成為了潮流界和時尚界無數次展開討論的議題。

Vogmask 創始人 Wendover Brown 說:「現在都這種情況了,那就是健康與時尚將在未來錯綜複雜地聯繫在一起。」
今年三月初,Marine Serre 碰巧在 2020 年秋季秀場上展示了帶有她標誌性月亮標識的口罩。根據報導,坐在秀場前排的人都戴著醫用外科口罩做防護,

從 StockX 的數據分析來看,自 3 月初以來,Off-White 口罩的轉售價格幾乎翻了一倍,BAPE 的迷彩口罩膜在不到三週的時間內已經翻了三倍。
所以由此可見,時尚確實在反映一個未來的現實,並且是超越任何人的想像的現實,而口罩真的可能在未來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配飾。
無論是 Walter Van Beirendonck 的個人熱愛所致的特殊市場,還是因為嚴峻的疫情迫不得已的開闢的新市場,我們都能看到口罩已經慢慢從 「特殊」 的角色轉變為正常的生活所需。

說到底,口罩作為市場的相對性空白,確實會在未來擁有不可估量的發展空間。它適用於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身體形態的人,這種多樣性和性別流動性打破了各種規則,迅速做到了時裝界與潮流界無數年來都在為之努力卻鮮有成果的各類界限。
你曾改造過你的口罩嗎?你覺得口罩在未來的意義將會被賦予更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