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余文樂自己也沒想到,事態會如此之嚴重。前段時間還攜妻出席活動,現在就已成為大陸鄉民所討伐的 「階下囚」 了。
首先,MADNESS 在運營管理方面就暴露出了弊端,上次是官網地區劃分出現表述行錯誤(把香港列為國家),而這次則是在設計上擦槍走火,余文樂作為老闆同時也是一位明星,MADNESS 的事務肯定不會是親力親為,甚至可能這次的衛衣設計他都沒有直接參與,但誰叫他是公眾人物?
而最後,余文樂和 MADNESS 經過這場事故會怎麼收尾?
從爭議產生的初期,余文樂包括他的 MADNESS 被眾多大陸鄉民按在地上摩擦,因為涉及層面太過敏感,余文樂道歉解釋的微博作用微乎其微,其粉絲也毫無反擊立場;但隨後陳冠希的加入,讓余文樂粉絲找到發洩口,「落井下石」、「半斤笑八兩」等評論開始出現在 JUICE Store 的 INSTAGRAM 底下,一場多方罵戰開始;粉絲群戰的後果就是事件影響力升級,開始吸引圈外人加入發表觀點的隊伍,事情走向會變得極端,有造成兩敗俱傷的可能。
粉絲其實是明星的另一面形象。現如今對藝人或主理人等職業來說,粉絲群體變成一項很難把控卻又至關重要的元素。在有爭議的事件發生時,理性客觀的粉絲會在保障偶像利益的同時,直面並分析遇到的問題,比如 Billie Eilish 攬獲葛萊美四大通類獎項時,眾多粉絲紛紛評論這是評委對 Billie Eilish (怪奇比莉) 的捧紅,並為 Ariana Grande 和 Lana Del Rey 抱不平,-而這迅速緩和了社媒輿論對 Billie Eilish 的負面評價。
而過於主觀的粉絲會將偶像利益擺在第一位,除了偏袒自己的偶像之外,更不分敵我沒有尺度地攻擊持有反方觀點的人群。
其實這樣的 「粉絲戰爭」 在時尚圈基本從不缺席,比如最近 Prada 宣佈 Raf Simons 將與 Miuccia Prada 共同擔任創意總監的時候,兩邊粉絲的唇槍舌戰;以及上週 NYT一篇關於 「Virgil 是否是千禧一代心中的Karl Lagerfeld」 的文章所引發的 High Fashion 與Streetwear Style 的兩派之爭。
其實很好玩的一點是,Raf 和 Prada 的新聞一出現, 突然間跳出來無數 Prada 的忠實信徒們指責 Raf 所擁有的看似和 Prada 相似的精神都是評論家們強行拼湊的,Miuccia 才是真正的先驅,而 Raf 就是個情緒至上的 「愛哭鬼」,連基本的剪裁風格都沒有相符感怎麼能夠勝任呢?
而另一邊將 Raf 封神的狂熱粉們則認為 Prada 的先驅精神早已在這個時代成為一種落後的邏輯,這樣的合作就是在拖 Raf 的後腿。看到很多人開玩笑說,Raf Simons 加入 Prada 最 「跳腳」 的是 Marc Jacobs,畢竟小馬哥基本半個衣櫃都是 Prada 的。但是無論是站在 Prada 忠實信徒的角度,還是站在 Raf Simons 的狂熱粉的角度,我們都能從這樣的戲謔中感受到兩邊粉絲的不服與相互埋怨。
再說說 NYT 發表的這篇文章, 其中有一句對於 「Virgil 是否是 Karl」 的接班人的評價我覺得很有意思:對於時尚界的幾乎所有其他人來說,這都是褻瀆神明的說法。」 在多數人心中,老佛爺是時尚界的靈魂,且是時尚界的永生形象,他所作出的貢獻和革命幾乎不可比擬。那麼 Virgil 這樣不是科班出身,且用他的 streetwear 風格重新定義高定時裝的存在確實讓無數時尚界元老們和評論家們以及恪守高定設計技能的設計師們無法信服。
可我們想一想,每個時代都會有這樣一位革新者和顛覆者的存在去開啟新篇章不是嗎?從 John Galliano 到 McQ,從川久保玲到 Martin Margiela 和安特衛普六君子等等,都曾經被折磨到體無完膚過。沒有任何人可以去做未來的預測和評判,唯獨時間能告訴我們答案。
從不否認時尚界一直是一個自稱包容性極強的領域,可是有時候死忠粉將設計師們和品牌們 的「造神運動」,是否已經將時尚和潮流單一化了呢? 表達觀點固然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如若帶著情緒評判自己並非可以做主的事情,就算純粹添亂了。
近幾年一直處於「槍口」位置的阿樂再一次被推向風口浪尖,留給大眾的印象也從「志明」變成被貼滿政治敏感標籤的形象。而此次 EDC 的「疑似」回應更是火上加油。
涉及敏感話題對於品牌來講無疑是一個致命打擊,究竟是民眾惡意抹黑或是怎樣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深究其因,正說明了品牌對於消費者的產品說服力度還差點火候,任重而道遠。品牌在藉著主理人不斷地獲取高額流量的同時,也必定需要與消費者之間產生高度契合。對於 MADNESS 來說,品牌聯名也許是必然的銷售手段, 但只是一味依靠名人影響力和曝光度所換取的銷售額,在產品呈現卻毫無建樹才是一直被 「惡意中傷」 的根本原因。MADNESS 曾一度取得不錯的成績,但作為話鋒品牌也更需要謹言慎行,LESS SADNESS 也是我們的一點小期盼。
道歉、下架。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下,鄉民輿論監督的威力隨著時間的推進或許總能被輕易消解。但不管你 6 不 6,有多 6,也許都該尊重目前尚未有審查制度干預的創作空間,若等到服裝上的標語和圖案也像電影一樣層層過審後那就真的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