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今天你的朋友圈裡,已經被“坎普風”這三個字刷屏刷的一塌糊塗了(沒刷到的明天也會有了),我隔著屏幕都能清晰的看到你們滿臉問號的疑惑大臉。
▲ 圖片來源:baidu
提起 Camp,首先充斥了整個大腦的畫面應該是這樣的:
▲ 圖片來源:Google
或是這樣的:
▲ 圖片來源:Google
總之無論哪個,都應該是充滿了香氣四溢的BBQ燒烤和欣賞好山好水好風光的野外露營戶外活動。
所以按照這種邏輯,今年參加紐約大都會 “Camp Theme” 主題服裝展覽的明星們,造型應該如下:
▲ 圖片來源:Google
可是實際上,我們今天在Met Gala 上看到的造型是:
▲ 以上圖片均來源:VOGUE
所以這些奇裝異服背後的坎普風,到底是什麼呢?
單從造型上來看,坎普風是你的七大姑八大姨們看到你這樣穿,除了會氣到背過氣兒,還會追著你滿世界打的 “一本正經的浮誇”風格。
▲ 圖片來源:VOGUE
實際上,它雖然是浮誇風格不可割捨的重要組成,但卻充滿了諷刺和高級詼諧感。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負責服裝研究所的策展人,Andrew Bolton 說這次坎普風主題是因為受到藝術評論家Susan Sontag 曾在 1964 年撰寫的題為 “坎普:時尚札記” 的文章的啟發。而這個詞的中心含義大概就是:對於一切非自然的熱愛。
▲ 圖片來源:VOGUE
根據書中描述,Camp 這個詞來源於法語中的俚語 “se camper”,大致的意思就是 “以誇張的方式展現”,它最早可追溯至十七世紀末到十八世紀初,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是 Camp 風格的引領者,他熱衷於各種浮誇的傢俱和服飾,並且要求所有身邊的人和他一起成為凡爾賽宮最妖艷的“大玫瑰”。
▲ 圖片來源:VOGUE
所以基本上華麗誇張、大起大落的戲劇感、奢侈的鋪張浪費、虛無縹緲的奇思妙想等等都是“Camp”的特質。
直至 19 世紀和20世紀初出現的歐洲和美國的同性戀亞文化,它們使得 Camp 在那時主要定義和探索了同性戀的意義和文化,更是一種關於種族文化、階層差異和社會矛盾的縮影。
▲ 圖片來源:VOGUE
“在文化不穩定時期,坎普風格往往會來臨。” 策展人 Andrew Bolton 這樣形容這個風格。因為沒有什麼能比通過這種極端時尚,來處理混亂和不穩定社會環境,更戲劇、幽默和諷刺。
所以無論如何,坎普風格,都是一種在任何時期和背景下,捕捉和表達文化中存在的時代精神的重要方式。至此坎普風格,既被用作一種表達自我的形式,也被用作逃避現實的工具。
▲ 圖片來源:VOGUE
這種反抗式的風格,會讓我們聯想到“鬧劇”,這樣帶有極端主義色彩的大膽風格,也正是很多設計師們的靈感來源。
於是設計界的靈魂人物們無一例外的準確找到了這種風格的剪裁方式,包括海盜爺 John Galliano,老佛爺,川久保玲,Mugler 和 Alexander McQueen 。他們將 Camp的各個方面和各種可能,融合成了現如今以戲劇性,諷刺性和幽默感為一體的 T 颱風格。
▲ 圖片來源:VOGUE
而這次成為贊助的 Gucci,更有豐富的例子來捕捉 Camp 風格的輝煌。從秀場上的抱頭模特到在墓地走秀的詭異氛圍,它不僅僅代表了是古怪的奇思妙想,更在致敬坎普風格。Gucci 創意總監 Alessandro Michele 說:“坎普風真正意味著將高雅藝術與流行文化相結合的獨特能力,它並不是媚俗的誇張。”
▲ 圖片來源:VOGUE
因此,這次 Met Gala,明星和藝術家們會尋求這個沒有真正定義的東西,這將是有趣的部分。時尚界女魔頭 Anna Wintour 曾說希望真的有人可以穿戴登山鞋和登山背包出席。
▲ 圖片來源:VOGUE
坎普風影響了時尚、政治、音樂和藝術等等領域,它無處不在,幾乎所有時尚都在某種程度上坎普風。而這次 Met Gala, 就是讓它再次顯現出來而不是若隱若現的存在。
其實到頭來,坎普風格就是一種情緒上的感知,是種族和同性戀文化,街頭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倒影。 它充滿了藝術和文化的歷史感,以及個人主義和及極端表達的大膽前衛。 更充滿了現代社會中無處不在的壓迫和抵抗。
▲ 圖片來源:VOGUE
不過,作為像高考命題作文一樣的Met Gala,很多明星的穿著顯然跑題了,當然,做自己沒什麼不好,如果可以自圓其說,也沒什麼大錯。但是無論怎樣,都不能太偏離軌道,因為這是對於一個風格最起碼的尊重和理解。
▲ 圖片來源:VOGUE
▲ “請欣賞女伴美就行,我穿啥不重要”系列
( 圖片來源:Instagram)
▲請欣賞 Met Gala “服務員兼保鏢三劍客組合”
(圖片來源:VOGUE)
所以 Met Gala,除了作為有根有據的將 dress code 表達明確的時尚界 Cosplay 大展,在每一年能持續一個多月成為大家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的慈善晚宴以外,更承載了對於服飾風格背後的文化和歷史、政治與時代變遷的回顧與展望。
▲ 圖片來源:Google
在這個明星們體現自己在藝術、時尚、電影和音樂以及文化上造詣的盛典之日,今年的我們除了成為跟著瞎湊熱鬧調侃造型的的觀眾,是否可以更深層次的與別人討論背後的文化意義了呢?
[spacer height=”1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