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發售的紅色 AJ1 Not For Resale 讓沉寂不少日子的「摸獎型」SNKRS 用戶又嗅到了久違的香氣,各大鞋店的發售活動也刷屏著大家的朋友圈。
在國內正式發售之前,這雙鞋在國內的預期轉售價一度超過七千。在發售回落到四千左右後,近日又重新衝回六千的門檻,國外的價格則根據尺碼從 500 到 1000 刀不等。
它在二級市場的熱炒態勢跟 “Not For Resale” 的中底 slogan 決然相反,有鞋販子甚至給它打上了年底最強鞋款的標籤。
Not For Resale 的曬鞋照充斥於各大社交媒體,大販子堆鞋塔都堆出了當初 YEEZY 350 的感覺,看上去 Air Jordan 下的這封「戰書」從剛開始就已經輸了。
不過其實當我們開始思考雙方輸贏的時候,就已經走錯了方向。
如今的 Air Jordan 在國內跟十年前不同,曾經沒多少人認識還需要文化推廣鋪墊的它,在這十餘年間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普及度。如果說當初它抓住的是那些硬核粉絲,那麼現在的它已經變得快餐多了,因為普通人的消費也已經更加快餐。
以前線下發售排隊玩家多於販子,因為那時候的鞋更像一個嚮往,現在排隊玩家少了很多,因為選擇太多了,再售也隨之發展成為了一個頗具規模的行業,雙方互相攀附成長;
另一邊線上則相當玄學,由於線上抽籤幾乎談不上成本,有大把的無關人員都會來試試手氣,從 adidas Confirmed 到 SNKRS,動動手指的難度加上火熱的鞋市讓這相當於免費送上門的一張彩票,不懂鞋不至於不懂錢。
在這種快餐化愈發明顯的當下,如果你還寄希望於品牌義憤填膺地對抗轉售還行業一個清淨的話,那麼其實倒變成了既無責任也無必要的一廂情願。
如果說到這對「禁止轉售」這個概念的實際意義還不太明白,那麼簡單來說,它和某些網站引導頁上的那句「您是否已經年滿 18/21 歲?」是差不多的,畢竟有時候阻礙往往讓人更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