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你看完昨天的推送後,就不會覺得 「12年前就能與 Supreme 聯名的國潮,只有這傻東西 」這個標題有半點浮誇之意(點此回顧上半部內容)
陳冠希的 CLOT、李燦森的 SUBCREW、沈嘉偉的 I.T,無疑是大部分潮流愛好者談及到 「香港潮流文化」 時,腦海裡第一印象湧現出的標誌性人物。
但相信在老一輩的潮流玩家心中,真正能和香港潮流文化劃上等號的人,也許 TK 才是讓人信服的答案。關於他和 Sillything 是如何稱霸香港潮流界的故事,你大可以點擊上圖回顧我們的上半部內容。
▲ 圖片來源:Sillything
書接上一回,08 年的 TK 可謂是風頭正旺:Sillything 接連和 MMJ、Margiela、Ron English、Hot Toys 等大牌進行跨界聯名;坐擁忠實讀者無數的 《Milk》 雜誌;自家買手店 Think Silly 憑藉前衛的店舖選品和概念,逐漸步入正規;憑藉個人能力,首度將 Undercover 和 CDG 店舖帶入中國地區。
▲ 當年 《Mlik》 雜誌上也不乏對於 CLOT 和陳冠希的大力宣傳,TK 和陳冠希不和的傳聞純屬虛構(圖片來源:《Mlik》)
單論香港本土以及海外知名度,TK 和他的 Sillything 一時難覓對手,即使是身穿荊棘、絲綢和 Levi’s Fenom,頻頻登上香港八卦雜誌頭版的陳冠希。
當然,外界一直認為 TK 和陳冠希之間有著 「既生瑜何生亮」 的競爭關係。其實,據聞他們是同學關係,而 TK 本人在博客上更將陳冠希稱為老友。只是 TK 生性沉著低調,並未澄清任何坊間傳聞,才會傳出兩者不和的笑話。
當一個品牌能一夜爆紅,就證明這個市場不夠成熟
▲ 在原宿舉辦的 VLONE x fragment design 快閃店,除了各路販子以外,有多少本土愛好者去會瘋狂購物?(圖片來源:VLONE)
儘管當年 TK 和 Sillything 在香港本土以及海外均有著較大的名氣,但越是成熟的市場,相對環境越是漸趨穩定。正如當你走在原宿,你會發現 Supreme 店內,大部分進店的消費者還是外國遊客。
而甚少媒體報導、同時「在國內人氣也不怎樣」 的 Hysteric Glamour 等老店,依然屹立在著店租高得嚇人的南青山。一個真正成熟的潮流文化氛圍,應該是百花齊放的。你玩你的機能風,我玩我的美式復古,既無惡性競爭之餘,更是互相促進和包容。
▲ 在被網紅和買手 「炒起來」 之前,READYMADE 在日本專櫃甚少有人問津(圖片來源:Instagram)
▲ 2016 年,正值 Beams 40 週年推出的 《What『s Next?Tokyo Culture Story》 視頻,從最直觀的角度詮釋日本服飾風格的發展和成熟程度;無需主動跟從 Hype 和消費者意願,堅持個人風格,自然會找到相應消費群體跟隨你(圖片來源:Beams)
▲ 《FRUiTS》 雜誌的停刊理由頗為耐人尋味:因為 「cool kids」 越來越少了……(圖片來演《FRUiTS》)
在日本原宿,你很難看到一個忽然 「拔地而起」、瞬間爆紅的品牌。原因?很簡單,正如你可以在原宿看到數之不盡的穿衣風格,而大部分上身 Supreme x TNF 雪山羽絨扎堆站在街頭抽菸的都是中國留學生。
當你吃慣了中國八大菜系的佳餚,你還為一個小小的網紅煎餅而口水直流嗎?相反而言,越是不成熟的文化體系,對於產品、品牌底蘊的要求就越低,消費者口味變化便越是劇烈和急速。
▲ 06 年在大陸地區開啟 ACU,徹底為陳冠希打開了中國市場(圖片來源:SoleCollector)
我用足足三分之一的文章篇幅,去闡述 「市場和消費者」 的關係,只是為了引出當時 Sillything 所面臨的選擇困局:堅守略顯狹窄的香港本土市場,同時繼續打通海外關係;還是大步邁進全球消費潛力、文化可塑性最強的中國大陸市場?
當然,TK 的選擇,乃至是 Sillything 後期的息微,與我上面的觀點未必有著直接的關係。但當時 BAPE 和 Nigo,也許為我們揭示了 Sillything 後續發展的眉目。
也許 Nigo 在 TK 和沈嘉偉之間,做出了最合理的選擇
▲ 能將 Kanye West、N.E.R.D 帶到香港舉辦 WORLD WIDE BAPE HEADS LIVE SHOW 演唱會,當年 Sillything 憑藉和 Nigo 的友達關係,影響力早已衝出亞洲地區(視頻來源:Sillything)
憑藉多年來的友好關係,TK 在 08 年成功通過 Nigo 的人脈,將 Kanye West、菲董領銜的 N.E.R.D 帶到香港。如果你有仔細讀文的話,你肯定會發現品牌冠名的位置上,Sillything 比 I.T 還要靠前。
▲ 在 BAPE 的黃金年代,多少歐美巨星與 Nigo 稱兄道弟相信不用我再三介紹了吧(圖片來源:NiceKicks)
▲ Silly Bape Thing 系列產品上,出現了 TK 標誌性的 「鬍鬚佬」 形象(圖片來源:BAPE)
而繼 08 年的香港演出後,Nigo 更聯手 TK 打造了 Silly BAPE Thing 的合作企劃。相比起普通的 「BAPE x 某某某」 的聯名,Silly BAPE Thing 更像是 Nigo 為 Sillything 推出的合作支線,重視程度不言而喻。
▲ Nigo 也親自現身,協同林海峰、TK 和 Juno 一起拍攝 Silly BAPE Thing 型錄(圖片來源:Sillything)
Nigo 如此隆重為 Sillything 推出聯名,理應是大肆宣傳並引來熱話。但奇怪的是,當 Silly BAPE Thing的獨立網站以及產品照推出後,一套共 10 件只推出了 6 件。
▲ 圖片來源:Sillything & HYPEBEAST
當時 TK 也親自上身拍攝 Silly BAPE Thing 的 Manhunt 鞋款(官方譯名為 TYROLEAN Shoes)、長款滑雪 Parka、軍用登山包等單品。
但只有 Sillything 單方面宣傳,BAPE 卻沒有太多推廣和後續跟進,當時的 Silly BAPE Thing 頗有無疾而終的意味。為何好好的聯名,會虎頭蛇尾?你務必瞭解 BAPE 和 Nigo 當時的困境。
▲ 圖片來源:freshnessmag
當時 Nigo 低估了 BAPE母公司 Nohwere 的財務狀況嚴重性(他甚至否認公司實際處於虧損狀態),而設計和經營一家公司,明顯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
Nigo 表示:「我知道 BAPE 在日本漸漸變得不受歡迎了。好像從兩、三年前,這個品牌和公司對我來說,變得過於龐大而無法掌握。另外加上經濟問題和我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多,我開始尋找合作夥伴 。」
▲ I.T. 宣佈截止到 2009 年 8 月末,Nowhere 在 2009 財政年度裡共計虧損 2.67 億日元(圖片來源:freshnessmag)
「我肯定不想依據《民事復興法》申請破產啊,我首先考慮的便是如何讓 BAPE 繼續生存下去,我花了20年來建立這個品牌,如果 BAPE 消失了,我會感到很丟臉。」Nigo 表示。
儘管表面風光,但當時 Nigo 已經被母公司 Nowhere 的虧損情況搞得焦頭爛額,自然無法分身照顧 Silly BAPE Thing 和 TK。Nigo 的當務之急,是將 BAPE 這個燙手山芋、連同早前的債務丟出去。
▲ 只有中學學歷,卻靠著頭腦和大局觀建立起 I.T 時裝王國的公司總裁沈嘉偉(圖片來源:freshnessmag)
相信當時 Nigo 和 TK 同樣有著進軍中國市場的願望,但顯然負債纍纍的 Nigo 已經迫不及待拋售 BAPE,而商業奇才沈嘉偉當時則以 2.3 億日圓(約 300 萬美金)買下了 Nowhere 90% 的股份。
這個價格,也許當時還不及香港的一套房產,可見 Nigo 當時已經對 BAPE 失去信心。
▲ 圖片來源:freshnessmag
後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I.T 藉著 BAPE 這個之前在中國大陸 「僅以水貨形式」 出現的品牌,短短的 7 年之內霸佔了中國版圖,在美國和日本市場也獲得不俗表現,更帶動 I.T 的股價和盈利直線上升,可謂是一次完美的借屍還魂。
Nigo 安心地品嚐著 I.T 和中國市場為他帶來的豐厚果實,而 TK 某程度上錯過了一次完美進駐國內市場的機會。
▲ 圖片來源:Sillything
從 TK 鮮有在公眾場合及媒體上露面,只會在自己博客上談論各路潮流新聞,便足矣看出他是一個不隨波逐流,低調干實事的人,而後續TK 依然帶領著 Sillything 和 Think Silly 店舖繼續日常的工作。
▲ 在 2011 年,Nike 和高橋盾合作的 GYAKUSOU 支線在香港舉辦首次發佈會(圖片來源:HYPEBEAST)
在上半部文章曾經提到,當時高橋盾在 TK 的協助下,成功讓 Undercover 首家香港旗艦店落戶香港,而店舖維護的事務,是由 TK 和 Sillything 團隊負責。
▲ Sillything 聯手 Nike 在香港舉辦的 AW77 “This Is My Hood” 展覽(圖片來源:HYPEBEAST)
▲ 在 GYAKUSOU 香港發佈會上,TK 和當時的 Nike 全球市場總監 Fraser Cooke 交談甚歡(圖片來源:HYPEBEAST)
看到這張照片,你可能沒啥感覺,至於 Fraser Cooke 這個名字,更是有點陌生,但 Nike 全球市場總監這個足夠強勢的職位和 Title 並不能 100% 表達出 Fraser Cooke 的影響力。
作為歐洲地區的街頭文化領軍人物,Fraser 是英國倫敦著名潮流店舖 Footpatrol 和 HIDE OUT 的老闆。
熱愛日本潮流文化的他,在 Nike 負責整合全球各地的店舖、潮流單位資源。簡而言之,這麼些年來 Nike 和各大品牌的聯名企劃,他是出謀劃策的 「幕後主腦」。
▲ 2009 年,Fraser Cooke 和藤原浩一同參觀 Nike 在台北舉辦的 6453 TPE Grand 展示中心(圖片來源:freshnessmag)
是否因為同樣喜好 Goro『s,而讓 Fraser Cooke 和藤原浩成為摯友,繼而誕生出 Nike x fragment Design 等一系列聯名?我不敢敲定,但當中的關係就請自行領悟了。
▲ 圖片來源:runranrun
而 Fraser Cooke 作為 Gyakusou 系列的發起者,TK 作為當時香港地區 Undercover 的店舖主腦;我們有理由相信,當時 Nike 在香港這塊潮流文化土壤上,絕對是希望挖掘出除了陳冠希、Michael Lau 以外的香港潮流單位進行更多互動合作。
講真,如果說當年的 TK 和 Sillything 都沒有資格和 Nike 合作,那實在沒有讓大家信服的人選。但為何 Sillything 沒有和 Nike 合作,後續 Sillything 逐漸息微,也只能成為一個讓人疑惑,也讓人遐想聯翩的問號了。
結
關於 Sillything 的故事,差不多到此結束。既是戛然而止,卻又讓人意猶未盡。關於 TK 本人的故事,有機會我會再開篇幅和大家娓娓道來。
▲ 正如這張 TK 的 Instagram 截圖一樣,也許潮流已經不再是他生活最重要的部分(圖片來源:Instagram)
目前,由 TK 擔任主席及行政總裁的 Blackbird Automotive Group 已經成為了 Ferrari 香港正式授權代理商。與當年相比,TK 依然極少在公眾場合曝光,依然低調如斯。
隨著時間推移,閱歷增長,人的追求和熱愛也在不斷轉移。儘管 TK 的經歷頗為傳奇,但潮流、並不能夠陪伴一個男人一生。你有了更重要的事業,和家庭。而陪伴在 TK 身邊的也不再是 Sillything,而是表和豪車。
▲ 圖片來源:Instagram
曾幾何時,這個 「傻東西」 為香港潮流文化帶來極具啟蒙意義的開局,影響了無數潮流愛好者。所幸的是,你也許沒曾見識過它曾經的輝煌,但隨著 TK 在 Instagram 宣佈 Sillything 回歸在即,我們有機會見證那個草草收場的未完篇章。
他家財萬貫,而目前有著更為壯闊的事業和視野,但這次回歸足以證明了:也許,他,從未曾停止過對於潮流的熱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