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蛙幾天沒回家了?」
「甭提了,誰知道又跟那隻螃蟹精上哪鬼混去了!」
也不知是怎麼了,這幾天我朋友圈的所有女性友人好像都在一邊重複著上面的對話,一邊苦苦守候那隻心懷山河的負心蛙發來的明信片。
沒成想,看見那隻四條腿的兩棲動物就腦仁兒作痛的我,竟然也收到了一張明信片:
▲ 彈簧的出現讓人浮現連篇
就在昨天,Nike 在其官方 instagram 賬號上發佈了一張抽象的鞋款預告,並在附文中暗示這雙將於次月登場的創新跑鞋將為跑者帶來前所未有的運動體驗,但是,就不告訴你長啥樣。
好奇害死貓,聚集在 Po 圖底下的圍觀群眾豈能罷休?一眼瞄到警戒線的懷疑背後又是 Virgil Abloh 作祟,認為枕頭才是最大疑點的開始揣測起了 Nike 和席夢思聯名的可能性,這叫一個熱鬧。
可就在這下注熱情最高漲的當口,莊家卻先明了牌:
▲ Nike Epic React Flyknit
搭載 Nike React 泡棉緩震科技的最新跑鞋 Nike Epic React Flyknit 的登場揭曉了謎底。但我們卻無法忽略在所有猜測中出現頻率最高的那四個字母,久違的 Shox。
The Boing Is Back
提到 Shox,這一在千禧年迎來首次亮相,便成功刷新人們對運動鞋科技感認知的前衛緩震科技,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想必還停留在初見 Shox 鞋款時,脫口而出的:“天,這是什麼?”
如果能用什麼將上面這句話具象化,那麼彼時的不明飛行物,被奉為半人半神的 Vince Carter 在 2000 年悉尼奧運會男籃小組賽上,腳穿 Nike Shox BB4 飛躍法國七尺中鋒 Frederic Weis 完成死亡之扣的照片無疑是最佳選擇。
這記知名度堪比 Michael Jordan 「The Shot」,被倒戈的法國媒體稱之為 「le dunk de la morte」 的偉大扣籃,到底在為 Shox 科技的宣傳上起了多大作用?嗯,請回頭看看照片裡吃過見過的 Gray Payton 和 Kevin Garnet,這爺倆兒的嘴當時長得有多大,作用就有多大。
Shox = Vince Carter = 彈簧/飛翔/扣籃。
雖然現在已經年近四十的 Vince Carter,已經到了每扣一個籃都能引來 「號外號外,老卡又扣籃了!」驚嘆的生涯末年,連擰油門的招牌慶祝動作一出現,都讓眾人捏把汗,生怕打不著火。但當年任意一雙搭載 Shox 科技的球鞋出現在校園之中,你都很難不去攛掇哥們兒扣個藍。
但也許是 Vince Carter 的加成太大,很多人卻遺忘了 Shox 科技的跑鞋出身。
跑鞋出身?
去年12月,Nike 發佈了搭載全新形態 Shox 緩震的 Nike Shox Gravity,雖然 Shox 即將回歸的消息早在年中時便已經由去年 Vote Forward 活動的優勝者、Round Two 店主 Sean Wotherspoon 走漏了風聲,但當曾經承載無數扣籃夢想的 Shox 科技重新現世,激動的我仍然躍躍欲試,自動忽略了畢業後增長的六十斤體重。
▲ Sean Wotherspoon 早已提前洩密
但打聽完週遭朋友的態度後,得到的反饋卻屬實有些冷漠:想飛得穿籃球鞋啊,跑鞋你興奮個啥?
嗯,看來重新認識一下這個籃球印記過重的緩震科技,確實很有必要。
▲ Nike Shox R4,第一雙搭載 Shox 科技的鞋款
最早盤算 「機械緩震」 主意的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 Air Force 1 鞋款設計者 Bruce Kilgore,老先生在目睹了哈佛大學由覆蓋著聚氨酯的木材建成,能吸收衝擊並為跑者提供回彈的室內跑道時便已萌生此意。在 1984 年,Shox 的雛形長這樣:
對,真正的彈簧鞋。
早在上世紀 80 年代中期,如今跑鞋廣告語裡常見的 「能量反饋」 就已經成為了 Nike 設計師們的主攻方向。在嘗試了無數種機械柱與鉸鏈的組合,終於克服如何平衡反彈與支撐的難題的十多年之後,被冠以 Nike Shox 之名的機械緩震科技才最終面世。
很快,擁有前衛外觀和超強科技感的 Shox 科技便被應用到了不同運動領域的鞋款當中,從人氣頗高的 Shox NZ、橫掃球場的 Shox Elevate、Shox Explosive,到 Vince Carter 腳下的 Shox BB4,Serena Williams 腳下的 Shox Glamour,排列方式各不相同的 Shox 獲得了相同的關注度。
▲ Nike Shox NZ
▲ Nike Shox BB4
▲ 為 “小威” 設計的 Nike Shox Glamour
盛極必反,既然名曰科技,自然會有迭代發生。
隨著審美風潮的變化和追求輕便、靈活的時代到來,紅極一時的 Shox 也難免迎來了謝幕。雖然並未完全淡出視線,但漫長的新鞋發佈週期和稀少的鞋款數量顯然是在為時代讓路。
不過,為什麼說 Shox 這次回歸的時機卻相當恰到好處呢?
大勢所趨
面對捲土重來的復古風潮,笨重的 Chunky Sneaker被推向了舞台中央,什麼輕量化、貼合、易穿又被轟到了台下。但在復古鞋款大行其道,售價高昂的 Balenciaga Triple S 已然淪為街鞋,Kanye West 手握 YEEZY BOOST 700 Wave Runner、YEEZY Desert Rat 500 等重兵,準備殺入戰局接管戰場的今天,穿什麼才能吸引眼球?
答案顯而易見。
曾經因為 「好是好,就是有點兒沉」 而被迫選擇蟄伏的 Shox 成為了上佳之選。在年底的紐約時裝周秀場外,我們就見到了許久未曾謀面的 Shox TLX 和 Shox TL3。
另外一個原因,還得說歸情懷。在每一個 Sneakerhead 心中或多或少都對某種球鞋科技有著特殊情節,可能是迷戀某種緩震科技帶來的獨特腳感,可能是迷信 「我今天之所以能在球場大殺四方,可多虧了腳下的無敵氣墊」。這也正是為什麼打著 BOOST You Wear 旗號,將天足科技重新帶回的 adidas Originals Crazy BYM 依然能夠受到熱捧的原因。
▲ 天足的回歸便是很好的例子
結
至於下一個會是 Nike Shox 嗎?
現在下結論似乎為時尚早,不過,Shox 大軍的馬蹄聲已經越逼越近了。
(ps.本文授權自 Kidul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