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說說 “被神化的品牌,會給你帶來多大的反差感”。知道這個話題聊起來比較寬泛,所以今天我們就挑一個現實生活中的買物實例來解說好了。當一個品牌的宣傳強到足以改變你的意志,讓你從路人轉粉絲,那麼不可避免地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你會有 80-90% 的可能對這個品牌不斷地產生好感:「嗯,做工不錯!上身效果好!這質感不得了!」但之後劇情總會發生一些反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交學費”。
我以為買慣了歐美街頭品牌的朋友們早已習慣了它們 “良莠不齊,走心為主” 的產品做工,但去年 Anti Social Social Club 這個品牌爆紅後,這種 “我以為” 被很快否認。
ASSC 的梗早就被玩壞了,但大眾關於這個品牌的幾次態度大轉變還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社會現象的,如果還有朋友不太了解,那我們簡單梳理下。
① 最初一眾名人的頻繁上身,群眾熱烈跟風,發售必 Sold Out,翻倍炒價。
② 訂單量太多,官方發貨拖延症發作,被顧客嘲諷為 “Anti Shipping Shipping Club”。
③ 拿到實物後,上身後大 Logo 完美展現,直到發現衣領處剪得參差不齊的領標,突然覺得渾身瘙癢,花高價買的就是這個?之後又被諷成 “Anti Gildan Gildan Club”。
以上就是 ASSC 這個品牌在大眾心中衍生出的三種狀態。你從 Neek Lurk 秀新車的頻率上就能看出他是做品牌不是做慈善的,“匠人精神” 不是他的主打。今天我們也不去做關於 ASSC 的售前答疑,狀態 “③” 裡出現的 Gildan 實際上才是今天文章的重點。“Gildan” 這個名字你可能聽過也可能沒聽過,也正是它的出現讓不少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產生極大的落差。“Gildan” 這個品牌甚至被消費者視作一種 “貶義” 的存在,那麼想要繼續讀下去就要先感受下落差。
這些紅極一時的品牌的產品線有大部分其實都是出自 Gildan 之手,我這麼說也都是有憑據的。
Gildan 的出現可以說給你想做一個品牌的夢想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如果你也是走歐美品牌常見的以思想為主的路線的話。不光是你,對於那些想要快速做大品牌的商人或名人來說,定制新面料自然會帶來更多的成本,Gildan 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對於品牌來說當然衣服上只出現自己的 Logo 就夠了,所以選用了 Gildan 的基底之後,大部分品牌通常還會加上一個剪標的過程。而當初靠著 “I feel like Pablo” 系列拿了金牌銷售的 Kanye West,似乎在這方面就沒什麼好顧忌的,Pablo 系列可能第一次讓你知道了這個 “Gildan” 領標是什麼含義。
VLONE 的發售現場也毫不掩飾地出現了一箱箱 GILDAN,裡面還能裝別的東西?
Gosha Rubchinskiy 與好友 Toila Titaev 創建的品牌 PACCBET 也很早就被網友們發現使用了Gildan 的基底,雖然Heavy Cotton 看起來更高級一些。
當然 Gildan 的基底也分很多型號,期待已久最新到手的 DESCENDANT 新款基礎 Tee,也打上了 Gildan 的標籤。聽說這個 “Ultra Cotton”堪稱 Gildan 基底中的最高級別,但看到的第一反應還是心裡咯噔一下。
即使這些主理人知道,你們知道了「他們用 Gildan 的基底做衣服」並賣給你們,他們其實也沒太多顧忌!
畢竟大多都是做境界的,你大概也很少看到這些品牌的主理人會在公開場合針對自己的品牌聊一些面料、穿著舒適度的問題,他們更多是在闡述一系列產品想要表達什麼樣的思想,一張藝術家創作後的 A4 紙和一張純白 A4 紙的售價一定是相差很大的。
本以為這是一個簡單易懂的道理,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這件事好像很難釋懷。“買之前覺得哪哪都好,在知道是Gildan 基底之後就各種渾身不舒服” 之類的留言在國外各大論壇上非常常見,而對於這類 Gildan 出品的爆款質量差的問題,為了能更好地保存,網友給出最多的建議就是 — 少洗。
這種感覺就像是追星,瘋狂迷戀光鮮亮麗的一面,卻無法接受凡人的出身。這種消費者的假想某種程度上也給代購行業帶來了不少差評,不得不說這些和品牌過度地宣傳離不開關係。Gildan 其實也是很冤的,他們不過是給別人實現夢想提供了一條捷徑,“拿錢 — 印花 — 出貨” 卻被掛上了 “質量差” 的等號。
和行事低調的 Gildan 同樣做著打底衫生意的 Champion 似乎很少出現這麼多差評,他們總會在自己產品的顯眼位置加上一個品牌 Logo,這樣消費者在購買時有了一個心理準備:「感覺性價比不高?只是品牌不肯下成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