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舞文化中,來自黑人社群的舞蹈風格不僅是藝術表達的方式,更是對抗、身份與社會歷史的見證。這些舞蹈風格從地下舞池中崛起,經歷了無數變遷與挑戰,最終成為全球範圍內的流行趨勢。它們不僅蘊含著對個人情感的釋放,也反映了黑人社群的力量與創造力。這些舞蹈以其獨特的動作、節奏和文化象徵,深刻影響了當代街舞及流行文化的發展。
這些舞蹈風格有些源自於美國黑人社區,有些則深植於黑人文化的歷史背景中,並成為社會運動的一部分。它們從地下舞池到街頭,無不展現出強烈的情感表達和對自由的追求。每一個舞步、每一個旋轉,都像是在向世界宣告著身份認同、反抗壓迫與對藝術的敬畏。這些舞蹈不僅是娛樂,更是文化與自我表達的象徵,承載著深厚的社會與歷史意涵。
Voguing:姿態之舞的美學革命 Voguing 起源於 60 年代的紐約黑人與拉丁裔 LGBTQ+ 社群,受到時尚雜誌《Vogue》的啟發,以誇張的手勢、肢體線條與流暢的動作模仿時尚模特的姿態。80 年代 Madonna 的歌曲 Vogue 讓這項舞蹈進入主流,但 Voguing 仍深植於 Ballroom 文化,成為 LGBTQ+ 社群爭取身份認同與藝術表達的象徵。其風格隨著時間演變,包括 Old Way、New Way 和 Vogue Femme,每一種風格都展現著力與美的結合。
Locking:街舞文化的開端 Locking 誕生於 70 年代,由 Don Campbell 創立,原本是一種即興動作「Campbellock」,後來演變成一種獨立的街舞風格。Locking 以誇張的鎖定動作、手部擊掌(Point)、旋轉(Twirl)和幽默表演著稱,融合了 Funk 音樂的節奏感,影響了後來的嘻哈舞蹈。它是街舞歷史的重要基石,不僅在 80 年代的美國電視節目 Soul Train 中大放異彩,也啟發了 Popping 等街舞風格的發展。
Crip Walk:來自街頭的符號語言 Crip Walk(C-Walk)起源於 70 年代洛杉磯的 Crips 幫派,最初是一種幫派標誌,透過腳步的滑動、交錯與拼寫字母來傳遞訊息。雖然 C-Walk 早期帶有幫派色彩,但隨著時間推移,它成為街舞的一部分,受到 Snoop Dogg、WC 等西岸饒舌歌手的推廣,並逐漸與 Hip-Hop 文化緊密結合。
Litefeet:哈林區的節奏狂潮 Litefeet 起源於 2000 年代的紐約哈林區,是一種充滿活力的街舞風格,結合了快速腳步變換(Shuffle)、踢腿(Rev-Up)、旋轉(Toe Whip)和帽子花式(Hat Tricks)。這種舞蹈常見於紐約地鐵表演,展現了黑人青年創造力與即興表現能力。Litefeet 被視為 Krump、Breaking 等舞蹈風格的延續,象徵著新一代黑人街舞文化的活力與創新精神。
Nae Nae:簡單卻充滿力量的舞步 Nae Nae 是一種在 2010 年代初期由黑人社群推廣並迅速在全球流行的舞蹈風格。這個舞蹈動作起源於洛杉磯,通常伴隨著歌曲 Watch Me (Whip/Nae Nae)。舞者會大幅揮動手臂,同時搖擺臀部,並加入一些輕快的旋轉和擺動。Nae Nae 的簡單動作與其強烈的節奏感使它成為一個廣受歡迎的社交舞蹈,特別在年輕群體之中。
隨著這些舞蹈風格的興起,街舞不僅成為了自我表達的方式,更是一種文化運動,影響著全球的年輕一代。如今,街舞已經不僅是街頭的專利,它進入了舞台、電影、甚至成為奧林匹克運動的一部分,顯示了它無法忽視的影響力。在這樣的背景下,2025年TIFA賓杜.登貝雷《流_G.R.O.O.V.E.》將帶領觀眾踏上突破傳統的藝術之旅。
蔓延全球的影響力
這場演出將法國嘻哈街舞教母賓杜・登貝雷的獨特風格與臺灣的藝術氛圍巧妙結合,並與小事製作共同創作,為台北國家戲劇院打造專屬的遊走式演出。演出中,觀眾將被分為三組,深入不同空間,從舞蹈、音樂到電影短片,體驗街舞文化的各種面向,並感受當中蕴含的政治、反叛與跨文化意涵。這場超過三小時的沉浸式體驗將讓每一位觀眾不僅是旁觀者,更成為這場集體狂歡的參與者,與其他人共同探索並創作出屬於自己、屬於這個時代的社會宣言。
👉售票連結
👉👉 快來追蹤 @overdope_com IG 🔥最新最DOPE不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