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照尻設計」,其實 Supreme 只算是個嫩咖!

提及潮流與藝術,人們總是離不開 Supreme,尤其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他們推向大眾的塗鴉藝術,幾乎從未被潮流文化剝離出去過,也從未因 「過時」 而被淘汰,反而至今都緊緊纏繞著潮流向前走的步伐,加深了潮流在文化中的印記。

 

Supreme x Daniel Johnston (圖片來源:Supreme)

 

近期,Supreme 將於去年九月逝世的傳奇藝術家、音樂人 Daniel Johnston 的塗鴉作品搬上了最新一個系列。這樣的致敬系列確實讓無數粉絲們熱淚盈眶,和 Wacko Maria 在幾個月前出的巴斯奎特系列一樣令人激動。

 

我們可以看到 Supreme x Daniel Johnston 的系列就是完全將畫作複製在衣服上。 (圖片來源:Supreme)

 

不過擦乾眼淚平復心情之後我們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多數 Streetwear 品牌與藝術家們的合作好像並無任何設計可言,基於將原作 「照尻設計」過去到單品上如此 「簡單粗暴」手法 ,真的有意義嗎?

 

「從時裝說起」

首先我們要知道何為 「照尻設計」。

和潮流品牌有些不同,時裝品牌更偏向於世界級大師們的作品進行 「再製」,所以我們對於每年都會在無數伸展台上看到以藝術為靈感的系列已經見怪不怪,這樣的靈感類 「照尻」 也算是設計師與藝術家們思想的碰撞了。

 

以藝術作品為靈感的時裝設計數不勝數 (圖片來源:ARTY)

 

從西班牙超現實主義藝術家 Dalí 和時裝設計師 Elsa Schiaparelli 聯手打造的 「超大龍蝦裙」 開始,這種新的思維模式就進入了文化意識的養成,更代表了一個開啟全新大膽時裝設計時代的信號。

 

Dali 與 Elsa Schiaparelli 合作的 「龍蝦裙」 (圖片來源:Google)

 

於是從那開始,時裝界的 「大師系列」 就一發不可收拾:Yves Saint Laurent 以荷蘭抽象派畫家 Piet Mondrian 作品為基礎設計的裙子也給整個時裝界帶來了一次全新的感官盛宴,已故的藝術家們被設計師們一個個的搬上了伸展台正中心。

 

Yves Saint Laurent 以荷蘭抽象派畫家 Piet Mondrian 作品為基礎設計的裙子 (圖片來源:Yves Saint Laurent)

 

「波普藝術的照尻就不是照尻了嗎?」

就在大家馬上會對此類設計感到疲倦之時,波普藝術家 Andy Warhol 和 Versace 的聯手為時裝界帶來了生機。其實自波普藝術在 50 年代出現以來,它就一直與 「時尚」 並駕齊驅。

 

(圖片來源:Versace)

 

Richard Hamilton 作為波普藝術的先驅者之一,曾將波普藝術描述為 「流行、短暫、可擴展、低成本、批量生產、年輕、機智、性感、領先、迷人、大生意」。

 

(圖片來源:insider)

 

因為 「波普藝術與精英主義價值觀和自我反思的表現主義運動」 背道而馳,它讓藝術接受了平凡的生活的洗禮,並使藝術與新一代消費者之間建立了穩固的聯繫。

 

(圖片來源:MOSCHINO)

 

於是這樣的特徵與消費主義化吸引了潮流界,從 Hirst、Jeff Koons、草間彌生、Keith Haring 到如今的村上隆、Banksy、KAWSDaniel Arsham 等等藝術家都與潮流品牌有著無法分割的合作關係。

 

村上隆 x Vans (圖片來源:Google)

 

我們都知道在這個時代,藝術家擔當設計師的角色並直接與著名的時裝品牌合作就是維持這種關係的絕佳辦法。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村上隆,他與眾多品牌和個人設計師合作的產品數不勝數,從與 Vans 在巴黎時裝周上展出的聯名鞋到與 LV 當時的創意總監 Marc Jacobs 合作的系列,都能夠清晰的看到藝術家們迫不及待推銷自己的影子。

 

「原畫照尻」 與 「LOGO 堆疊 」

商業化的藝術形式逐漸成為潮流的組成部分,將眾多在時裝的強壓下 「苟且偷生」 的設計師們徹底解放出來,也讓更多本身可能存在著寸步難行境況的藝術家們重見天日。

Gucci 「照尻」 Helen Downie 的藝術作品 (圖片來源:Google)

 

但是,如果說藝術與時裝設計之間如此又商業又互相牽制的關係,變為趨於穩定的常態化是合理的,因為至少藝術作品只是靈感之一,重新設計與融合才是重中之重。那麼回過頭來看潮流與藝術的結合,那就僅僅只剩下 「結合」 了。

 

(圖片來源:Adidas)

 

但是,這種圖案的印刷照尻,真的有必要嗎?

當代藝術在持續不斷變化,藝術家們與品牌所產生的合作似乎並不像早期那樣充滿生機,更別提時裝類的再創作。隨著當代藝術逐漸將短暫性和文化的易逝性作為一種審美元素,在如今消費主義和商品時代永無止境的交易中,將這樣的共同點變為了妥協的藉口。

 

LV 聯名藝術家 Jeff Koons 推出的名畫系列 (圖片來源:Google)

 

但是很多人認為,這是讓大眾離看似遙不可及高高在上的藝術減少隔閡的必經之路。比如 Uniqlo 的 Crossing Lines 就可以算是使現代藝術更加 「民主」 了一點,只是將藝術品更換了載體的存在並不需要被大家議論紛紛。

然而很多評論家們認為快速時尚元素的充斥由於製作服裝所涉及的剝削而掩蓋了原始藝術品的創造力,因此宣稱這種主張似乎過於掩耳盜鈴了。

 

Wacko Maria x Basquiat (圖片來源:Google)

 

就算換一個思路,將這視為品牌情懷的體現,也不足以支撐它們和博物館以及藝術家們周邊幾乎沒有差別的設計,再加上一貫的高價和限量發售模式,更是讓無數粉絲寒心。

品牌們捫心自問,這樣的行為和 LOGO 堆疊是否一樣都是投機取巧的不用心行為呢?

這樣的 「照尻」 似乎破壞了藝術的完整性,也讓時尚失去了藝術性,更令 「潮流」 面臨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定位難題。這個本身是在大環境下涅槃重生的標識,不能因為沉迷於 「drop」 帶來的快感,也將消費者在這樣的形式下逐漸失去本該宣揚的審美自主性和對於藝術的認知性。

 

除去單品的聯名,藝術展聯名也逐漸成為趨勢。 (圖片來源:INSTAGRAM)

 

所以,在如此環境下耗盡了全部都應當擁有的創造性之後,潮流品牌還能再抓住些什麼呢,可能僅剩潦草帶過的品牌 LOGO 而已了。

那麼對於你們來說,潮流與藝術的結合系列最近乎於完美的都有哪些?

 

Latest articles

Related articles

spot_imgspot_img
Total
1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