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 9 個品牌,不論小眾的 Salomon,還是老牌勁旅 K-Swiss,你能想到他們的共同點嗎?
答案就是簡單的兩個字:中國。
始祖鳥,Salomon 的母公司 Amer Sport 被安踏 56 億歐元收購,安踏同時手握 FILA,DESCENTE 大陸經營權;AIGLE 和 AND1 經營權分別在李寧與貴人鳥旗下,K-Swiss,Supra 和 Palladium 的母公司 E-Land 也於今年被特步收購。
▲ 被安踏正式收購的 Amer 集團旗下品牌(圖片來源:Economica)
中國自主品牌們的崛起有目共睹,安踏市值躍居全球行業第三,李寧再破「百億」人民幣大關,芬蘭巨頭 Amer Sport,韓國的 E-Land World,均已被中國企業收購,讓人不禁反思,中國品牌什麼時候變得如此「兇猛」?
中國品牌們海外胃口有多大?
▲ 圖片來源:品牌官網
李寧:
2005 年李寧與 AigleInternational SA 以各佔 50% 股份權益的合作形式,負責在中國生產、市場推廣及銷售 Aigle 品牌的專營戶外運動及休閒服裝和鞋類產品。
▲ 法國品牌 Aigle 以出色的戶外鞋靴著名(圖片來源:@aigle)
2008 年李寧與 Lotto Sport 簽署協議,獲得該品牌在中國為期 20 年的獨家特許權。
▲ 圖片來源:cle-mcle
2018 年李寧與 Iconix 公司達成合作,獨家經營 Danskin 在中國大陸及澳門地區的業務。
▲Jenna Dewan Tatum 為女性品牌 Danskin 拍攝(圖片來源:fashiongonerogue)
安踏:
2008 年安踏全資收購 FILA 中國區代理權。
▲看看誰是 Fila 新的代言人 (圖片來源:@koki)
2015 年安踏收購英國鞋履品牌 Sprandi。
▲ 圖片來源:Sprandi
2016 安踏與日本 Descente Global Retail Limited 公司及 ITOCHU Corporation 的子公司伊藤忠成立合資公司運營 Descente 中國區業務。
▲ 圖片來源:Descente
2017 年安踏收購韓國戶外品牌 Kolon。
▲ 圖片來源:Kolonsport
2019 年安踏牽頭聯手騰訊,Lululemon 創始人 Chip Wilson 及方源資本(FountainVest)組成了投資者財團收購 Amer Sport,旗下包括:Salomon,Arc’teryx,Peak Performance,Atomic,Mavic,Suunto,Wilson,Precor,Armada,ENVE,Louisville Slugger 等各領域知名品牌。
▲ 圖片來源:Amersport
貴人鳥:
2016 年貴人鳥收購籃球裝備品牌 AND1 未來 31 年在大中華地區的獨家商標運營權。
▲ 曾經的街頭霸主 AND1(圖片來源:@and1brand)
2017 年貴人鳥購得 PRINCE 公司在中國及韓國區域擁有的 PRINCE 品牌資產。
▲ 網球老牌 PRINCE(圖片來源:PRINCE)
特步:
2019 年特步與 Wolverine Group 訂立合資協議,合資公司將運營中國地區的 Saucony 與 Merrell 業務。
▲ Saucony 與 Merrell(圖片來源:NandoCosta)
同年特步的全資附屬 Xtep Global Limited 擬以 2.6 億美元從韓國 E-land 集團手中收購 E-land Footwear USA,包括 K-Swiss,Palladium 和 Supra,及兩個子品牌 PLDM 及 KR3W。
▲K-Swiss,Palladium 和 Supra (圖片來源:ramseyequipment)
361°:
2013 年品牌與北歐戶外運動品牌 One Way Sport 合作,成立合資企業於大中華地區從事設計,生產,分銷及推廣 One Way 產品。
▲ 圖片來源:FasterSkier
匹克:
2017 年匹克與穆勒家族達成共識,收購戶外品牌 OZARK GEAR。
▲ 圖片來源:OZARKGEAR
別問,就是「有錢」!
大多數人在看到國產品牌收購併購的消息,第一反應就是「有錢」。
有錢是事實,但是並不是一直都有錢,拿重拾「文化自信」的李寧來說,2010 年達到營收 94.55 億人民幣的高度,卻在 2011 年開始斷崖式暴跌,2010 年到 2013 年營收暴跌 30 億元人民幣,一直到 2015 年才開始扭轉盈虧。
▲ 李寧 10 年營收變化(圖片來源:36kr)
反觀安踏倒是順風順水,2009 年開始與中國奧委會合作,2010 年溫哥華冬奧會、2012 年倫敦奧運會、2014 年索契冬奧會和 2016 年里約奧運會安踏均作為贊助商提供裝備保障;也在 2012 年經歷奧運瘋狂過後行業低迷期,安踏悄無聲息的對李寧完成超越。
▲ 李寧,安踏近年營收,淨利潤對比(圖片來源:finance.ifeng)
中國的鞋服行業回暖是在近五年開始的,經歷過奧運狂熱和體育低谷,本土品牌不再執著於低成本和“山寨”設計,開始將資金投入至研發和營銷上,設計師和受眾群體普遍年輕化,讓本土品牌的銷量回升,根據 Euromonitor 的數據顯示,中國運動服裝銷售額在過去五年中提升一倍,僅落後於美國,這使得中國品牌能夠建立龐大的規模經濟並為跨國收購交易積累資金儲備。
▲ 安踏與 Amer Sport 近年銷量對比(圖片來源:Bloomberg)
不可否認的是,不論收購或是合資,都是一種提升品牌形象的最佳手段,能有幾個品牌能像李寧一樣登上時裝周扭轉乾坤呢?
▲ 圖片來源:Lining
越來越頻繁的收購併購也是中國品牌與海外品牌的雙贏,本土品牌依靠出資獲得其他品牌的形象價值,也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海外品牌過去苦於尋找突破口進入中國,而現在的合資讓國內有基礎的品牌進行代理,更好的打開中國的市場。
結
▲ 以李寧為首的本土品牌逐漸重拾「文化自信」(圖片來源:@lining)
不論中國品牌們過去如何,隨著設計和受眾逐漸年輕化和現代化,整體實力的提升到和如此多的海外品牌合作,現在也正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企圖在國際上的形象不再以「抄襲」與「劣質」示人。除了有錢、現在還正逐步進化,這才是中國時尚產業目前令人感到恐怖的地方。香港 I.T 集團已經購買了 BAPE,那大陸企業會不會哪一天也買了 Supreme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