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ver 21 等快時尚勢力衰退,這對我們算好事嗎?

自 2011 年開始,如 Zara、Uniqlo、H&M 等「快時尚」品牌逐漸進軍台灣,以「平價、時尚、快速」為主打在台灣服飾業中掀起一陣颶風,更影響了一整代人的購物習慣,在看到了台灣的消費潛力後,Forever 21 也在 2015 年時進入台灣市場,造成了如今台灣各大快時尚品牌互相爭奪領地的戰況。

 

 

但在去年的 9 月底時,位於 ATT 4 FUN 的 Forever 21 台灣首店正式宣告關閉,而緊隨其後的在今月初,Forever 21 官方再次宣布要全面撤出台灣,位於忠孝東路上的門市也即將在本月底結束營業。而這一切除了 Forever 21 的經營不善外,是否代表了更深一層的含意 — 台灣的消費者教育有了成效?

 

「快速」對「原創」帶來傷害。

快時尚品牌的獲利模式大致以「薄利多銷」為精隨,全球範圍的中產階級消費者皆是他們的主要客群,那麼可想而知的是每件款式的生產量絕對也是全球級別,在生產中所造成的汙染、浪費絕對相當龐大,更別說 Zara 主打的「每周上架新款」,一年 52 周生產工廠全年無休,而為了要應付如此大量的新款,背後團隊也從「設計師」變成了「設計生產線」。

 

 

在如此高壓的工作量下,各種抄襲設計、甚或是有「歧視」疑慮的設計更容易被疏忽,其後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僅對原創者有害,品牌形象也會因此下降,而因快時尚的經營策略,不太可能會有品牌死忠出現,在營業額的表現上自然就是大百分點的下降。

 

「平價」對「環境」帶來傷害。

前面說過,快時尚品牌主要採「量多、利薄、快速」為原則,當品牌想要有足夠多的利潤,自然就要有足夠低的成本,扣除掉店面、宣傳,剩下的便是來自對原料的壓榨,而大量的生產也造成大量的浪費,更可怕的是,低廉的售價及差勁的品質使得單品成為「一次性時尚」,更成為大量的垃圾。

 

▲具外媒統計,到 2050 年時全球的服裝總銷量將超越 1.6 億噸。

 

根據外媒報導,有 40% 的服裝在過了一季後就會被丟棄或封印在衣櫃中,沒有概念的朋友們不妨可以看看下方這張圖片,體會一下這些垃圾中的「極小」部分。

 

 

台灣消費者意識抬頭。

但在環保意識抬頭及智財權教育的普及下,這等現象終於有所止息,首先,如 H&M 在去年與 Moschino 設計師 Jeremy Scott 推出聯名、Uniqlo 找到 Kaws、JW Anderson 設計師合作,這些策略讓快時尚品牌不僅吸收到時裝的設計精華,也令大眾對他們「無創新」的印象改觀。

 

 

環保部分 H&M 曾推出舊衣回收換折扣的優惠,增進了資源回收率,但整體的改進主要還是體現在消費者更懂得挑選「質好」的品項,雖然價格一定較高,但單品壽命更長,生產過程製造垃圾更少,不少品牌正是為了生產的同時達到環境保護才會把價格拉高,而各大精品也陸續興起使用「純素皮革」的風潮,像 Chanel 便在早前宣布停止使用鱷魚皮、蛇等皮草的使用,運動品牌如 Nike、adidas 等使用環保材質更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編輯認為,這次 Forever 21 退出台灣更像是一個警訊,正是在對快時尚說:「從前那套已經行不通了。」若各大品牌無法正視已經抬頭的消費者意識,那業績的衰退絕對無法避免,而且這更代表著台灣有越來越多人懂得應該要買「少量但質量好」的品項,希望未來你我能在台灣創造更加良好的消費環境!

Source : Google

[spacer height=”10px”]

Latest articles

Related articles

spot_imgspot_img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