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 Dover Street Market Beijing 的開幕儀式,今晚北京三里屯迎來了 Gosha Rubchinskiy 的到來。這位深受蘇維埃時期影響的天才設計師,可謂是俄羅斯青年及時裝文化的新基石。
▲ Gosha Rubchinskiy
放心,今天可是週五了。囉嗦,卻營養十足的潮流歷史科普課早已下課了,但欲要瞭解 Gosha 的崛起,光怪陸離的蘇聯歷史肯定是最佳的切入點,畢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待我稍稍翻查一下歷史資料,我才知道,加速蘇聯解體……竟然是你和我天天都得喝一罐的百事可樂?
儘管活到這麼久,我也沒弄明白 Coca-Cola 和 Pepsi 在口感上的區別到底是什麼?可對某些人來說,他們對品牌的忠實以及對味道的偏執卻近乎達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就像是去了商店,「非 ××不買」 最終落得個無功而返的也大有人在。當然在下可不是惡意挑撥 Coca-Cola 和 Pepsi 之間的關係,反正它們情況怎麼樣……呃,你們也懂的。
這兩個 「歡喜冤家」 為了搶佔國際市場,其實早在許久之前,就將擂台移步至亞洲最大的軟飲市場——日本。
▲ Coca-Cola 「世界初」 桃味可樂
繼 Coca-Cola 在日本推出 「世界初」 桃味可樂之後,Pepsi 也緊隨步伐在霓虹國推出全新可樂 J-COLA,作為針對日本市場推出的全新戰略, 其目的是什麼?不言自明。
▲ Pepsi J-COLA
但在 20 世紀,它們的關係可沒現在鬧得這麼僵硬。因為 Coca-Cola 和 Pepsi 當時為了同一個目標——成全大美帝國,義不容辭的接受了 「國家任務」。前者和 adidas 合作推翻了希特勒政權,而後者則是蠱惑掌權者,讓蘇聯破了產。
來自純正的美式誘惑
▲ 來自美國的潮牌、超模不正是大家喜歡的嗎?
在當下,霸權主義下的美國是如何 「腐蝕」 你的心靈?無非就是各種潮流品牌、美國甜心,以及好萊塢等。但在 20 世紀,人們可沒這麼多屁事兒,能有一杯可樂握在手中那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二戰時,Coca-Cola 是如何影響法西斯走向的,這裡便不再多說(傳送門在此)。今日的重點是二戰結束之後,這一杯美式誘惑又是如何影響蘇聯人民的。
蘇聯和美國的關係,你們是懂的。想要在蘇聯的土地上使用來自大美帝國的東西?呵,那你就等著發配到西伯利亞去改造吧。
至於可樂?可樂作為美帝的糖衣炮彈,既會腐蝕你的牙齒,還會腐蝕你社會主義的心靈,萬萬碰不得。不過,蘇聯群眾大部分人還是沒有喝過這種飲料的,因此也談不上上癮。
主要是曾經與美國結盟攻打德國人的蘇聯士兵們,可能真的耐不住性子了,而這裡面最大的 「叛徒」 就是朱可夫將軍。
▲ 朱可夫將軍
二戰時,蘇聯的朱可夫和美國的艾森豪威爾是出生入死的兄弟。艾森豪威爾將軍是誰?一個正兒八經的美國爺們,Coca-Cola 忠實 Fans。而朱可夫將軍則是一個整天泡在伏特加酒瓶的粗野漢子。當他通過美軍的福利喝到了人生第一杯 Coca-Cola,那種味道就深深的留在了他的味蕾裡,再也揮之不去。
▲ 艾森豪威爾 (左),朱可夫(右)
戰爭結束後,回到蘇聯的朱可夫一想到再也喝不上碳酸飲料了,就十分焦慮。Coca-Cola 就像鴉片一般時不時讓他 「毒癮」 發作。於是,再也坐不住的他突然產生了一個 「邪惡」 的念頭。
1946 年,朱可夫通過艾森豪威爾聯繫上了美國總統杜魯門,他要幹嘛?難道想通過外交讓可樂在蘇聯合法化?那倒沒這麼誇張。而是想讓美國人趕緊研發出一種透明的可樂,接著再裝入酒瓶中,打上紅色五角星偽裝成伏特加運到蘇聯。
▲ 一起乾了這杯 「可樂」,下輩子還是好兄弟
果然資本主義腐爛不朽,終將可樂滲透至社會主義國家中。至於透明的可樂是如何研製而成,這個不得而知,反正就是一系列的化學操作。雖然朱可夫通過拉關係滿足了自己的 「慾望」,但可樂這個東西依舊沒有合法的進入蘇聯。
Pepsi 通過可樂換軍艦,成為世界第 6 大軍事力量?
Pepsi 成為世界第 6 大軍事力量,很有可能是誇大其詞,但用可樂換軍艦這事兒,還真不是空穴來風。
1959 年,在莫斯科的索科爾尼基公園舉辦了一場以美國商品為特色的美國國家博覽會,出席此次博覽會的有許多至今耳熟能詳的品牌,包括 Disney、IBM,當然還有 Pepsi。
▲ 1959 年在博覽會上,尼克松正在 「教訓」 赫魯曉夫
此次的博覽會讓蘇聯人民品嚐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口可樂,這其中就包括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當時赫魯曉夫手握 Pepsi 的情景還被相機拍了下來,這也恐怕是他一生中最不願看到的照片了。
▲ 赫魯曉夫喝下了 Pepsi
但 Pepsi 的攻勢還不僅於此。1977 年,Pepsi 成功的談下了蘇聯的可樂壟斷協議,這不僅意味著 Pepsi 正式進入了蘇聯,還把 Coca-Cola 封鎖在了蘇聯的國門之外。
後來 Pepsi 可樂原漿開始在蘇聯境內流淌,並在當地完成裝瓶環節,這種碳酸飲料也成為了蘇聯能買到的第一種資本主義商品,而 Pepsi 成為了打開蘇聯市場的先驅者。
▲ 在蘇聯生產 Pepsi
但有個問題來了,當時蘇聯的貨幣盧布在國際上並不流通,那麼如何完成最後的交易呢?
當時的做法很簡單就是以物換物,用蘇聯的伏特加與可樂等換,再放在美國銷售。不過後來因為蘇聯入侵阿富汗,讓美國人民產生了對蘇聯的抵制情緒,換伏特加最終是行不通了。
但 Pepsi 要賺蘇聯的錢還得繼續,該怎麼解決?
於是在 1989 年,Pepsi 和蘇聯簽訂了一張極具諷刺意義的協議:用可樂從蘇聯那裡換到了 17 艘舊潛水艇和 3 艘軍艦。
憑藉著一系列看似 「怪誕」 的操作,Pepsi 在蘇聯可謂是賺的盆滿缽滿。當時 Pepsi 的老闆 Kendall 還和國家安全顧問 Brent Scowcroft 打趣說道:「我們解除蘇聯武裝的速度,可比你們快多了。」
結
這麼看來,蘇聯的瓦解的確和 Pepsi 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更別提後來的 Gosha 了。用軍艦換可樂這事兒,看似是一個笑話又極具不合理,但在那個年代所有的不合理卻那麼正常。那最後軍艦去哪了?最後隨著蘇聯的解體,軍艦也隨之沉沒。
不過話說回來,儘管當時 Coca-Cola 因為一紙壟斷合約沒有進入蘇聯,但諷刺的是現在的 Coca-Cola 卻成為了俄羅斯最受歡迎的可樂品牌了。
算了,不扯淡了。我就問你最後一句:你今天喝可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