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 話題】「心理測驗遊戲」毀了 Facebook!這次的臉書醜聞又將如何影響潮流界?

即便在大家眼中亦正亦邪,但有別於 Apple 的封閉,Facebook 對創作者的自由程度還算及格,然而卻在美國時間上週五(3 月 22 日)Facebook 宣佈在平台上封殺一家數據公司,如此大動作不禁讓人想深入了解原因何在。

 

▲ Facebook 的價值主張:讓全世界更開放有更多連結

在經過了眾家媒體甚至政府機關介入調查之後,Facebook 之所以封殺這家數據公司的一切使用權利就在於他們竊取(誤用)了總數超過「五千萬」名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並藉此影響了許多社會議題,甚至連 2016 年英國脫歐、美國大選都操之在他們手中。

▲ 此公司曾擔任現任美國總統川普的數據競選團隊

今番 OD 話題就將為各位解釋這兩間公司是如何擁有如此龐大的個資、Facebook 的疏失和彌補,以及這次的 Facebook 災害將會如何影響時尚潮流界的運作!


1. 是誰搞的鬼?

 

▲ Dr. Alesksandr Kogan

有別於一般個資外洩事件的主謀者,這次風波的「關鍵人物」專職並非駭客,而是社會聲望極高的劍橋大學心理系教授。這位名為科根(Alesksandr Kogan)的教授,在 2014 年透過自己的研究公司 Global Science Research(GSR),開發一款叫「這是你的數位生活(thisisyourdigitalife)」的應用程式,從中獲得了用戶的個人資訊。


2. 是甚麼搞的鬼?

 

▲ Facebook 頁面上有著許多心理測驗供使用者參加

 

科根教授所研發的該款 App「這是你的數位生活(thisisyourdigitalife)」,內容是透過一系列的問題回答,利用心理學分析使用者的答案,藉此推理出使用者的性格。這款 App 的使用人數達到 30 萬人,卻可以獲得超過 5000 萬人的資料的原因就在於在 App 問答的最後,向使用者要求了朋友名單等等的授權,並透過 Facebook 當年的漏洞,得以獲得未經本人授權的「朋友們」的個資。或許最初科根教授並沒有惡意,單純只是希望增加自己 App 的準確度與推廣使用人數,也或許不是。


3. Facebook 的失誤

 

▲ 2013年由共和黨金主 Robert Mercer 成立了劍橋分析,並由川普前顧問 Steve Bannon 負責主導運作

 

之後 Facebook 發現了上節提到的漏洞,並在年中立刻提出改善,但所被取用的 5000 萬筆數據早已無法收回,在 2015 年,科根教授將這些數據提供給一家名為「劍橋分析」的數據分析公司,這明顯違反了 Facebook 政策,因此 Facebook 得以法律途徑要求劍橋分析刪除這些數據,對方也答應了。

 

▲ 揭露整起事件,曾在劍橋分析擔任分析員的心理學家 Christopher Wylie

 

誇張的是,據稱 Facebook 在上周看了報紙才知道,劍橋分析並沒有如承諾般的刪除當初獲得的資料,相反地,還利用些數據投遞廣告、新聞,直接間接的影響了:英國脫歐、美國大選等等重要事件,於是 Facebook 才緊急將他們的頁面下架,並禁止一切事後行為。

 


 

4. Facebook 的彌補

 

▲ Facebook Vice President Andrew Bosworth

 

於美國時間 3 月 22 日,Facebook CEO Mark Zuckerberg 神隱五天後終於回應將提出 6 項重要改革,其中將會重新檢視 Facebook 平台、資料蒐集過程、重新規範應用程式取得用戶資料過程等等(完整內容點此)但聲明內被沒有任何直接的道歉,Facebook 副總裁 Andrew Bosworth 更表示此事件不是數據外洩,他認為劍橋分析是合法取得數據,單純只是誤用。


5. 對時尚潮流界的影響

 

 

Facebook 的營運收益絕大部分都是透過廣告投放得來,這邊所說的廣告不單純只指像是電視廣告行銷商品,還包刮了新聞、訊息、營利與非營利組織宣傳等等,包山包海。他們透過 Facebook 的演算法出現在每一個人的動態消息中,全球超過 20 億用戶中,沒有人的動態消息會長的一模一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次的事件除了揭露了社群巨人也會有誇張疏失之外,也透過影響了美國大選等等社會事件,展現了人們對 SNS 的倚賴程度。

▲ 潮流 ICON 陳冠希 & Kevin Poon

● 潮流 ICON 的消失

流行的定義就是絕大多數人的喜好在一個時程之內的展現,而我們所謂的時尚和潮流,正是體現這個定義的具現化媒介。從上述所訴說的,如果某方期望得到大家的認同以至於使得自己流行的方法,只要掌握了絕大多數人的喜好就可以了。如果品牌可以獲得消費者的顏色傾向、風格傾向等等,那哪需要參照潮流 ICON 的穿搭製作單品?直接使用大數據分析出的服裝指南即可。

▲ KOL 代表之一聖結石

● KOL 的崛起

或許與前項有些抵觸,因為潮流 ICON 通常也會是 KOL(網路紅人),此處的關鍵點在於那些並非以「服裝」、「品牌」等等「穿搭」所為人認識的網紅也可能成為一個穿搭指標。由於他們在數據的運算下是得到許多粉絲認同的,即會造成他們的穿搭美學也會是一種流行。

● 獨立品牌難以立足

獨立品牌相較傳統大牌的資金雄厚,較不易獲取類似資源設計出大眾喜愛的單品,即便得到了小眾的喜愛,也可能在即將萌芽的瞬間被大品牌複製,並在日趨嚴重的主流洪流之下被吞噬,小品牌想要有立足點實屬不容易。


Facebook 面對有史以來最大的個資洩漏案件,或許不能說是毫無悔意,但是對於使用者的道歉卻一字未提,因此無論是知名通訊軟體 Whatsapp 的創辦人,或是大家稱之為現代鋼鐵人的 Tesla 執行長 Elon Musk 對臉書都是以負面的態度面對,相信這波醜聞還會再持續延燒。你們還會繼續用 Facebook 嗎?又或者該問問自己:我能不能沒有 Facebook?

source:thenewslens,bnext,businessinsider,technews,google,instagram

Latest articles

Related articles

spot_imgspot_img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