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八月份的KITH x Coca-Cola 的熱銷讓Ronnie Fieg 心裡彷彿喝下了一罐櫻桃味可樂,嚐到甜頭的大表哥沒隔多久又拉著Coca-Cola 的小手玩起了二次合作。
前幾天,紐約街頭名所KITH 發布了全新聯名系列,依然是熟悉的三方聯名的配方,但除了Coca-Cola 之外,這次聯名換了一個第三者。
沒錯,賣到爆炸的Converse被踹出局,這次的合作名單上你將看到的是一個新名字—— adidas。
說是新名字,但這可不是adidas 第一次跟他們玩合作,就今年上半年,KITH 就把adidas 的鞋款折騰了個透徹。
而地位名列潮流頂級合作對象的Coca-Cola 自然也與adidas 有過合作,早在2002 年韓日世界杯的時候,這倆官方贊助商就攜手帶來一款特別版的Climacoll 1。
好在去年adidas 又把這個經典款來了一個良心復刻,讓我們有更多機會接觸這一個經典選擇。
2002年,這個時間一出現都能讓你一懵,想想這都得早到什麼年頭。但對於這兩位各自領域的龍頭,這對於它們還真不是最早聯手。
他們的第一次合作,可以追溯到二次戰爭,不過這次聯名倒也沒斬獲什麼商業碩果,他們只不過不經意間,推翻了希特勒。
推翻希特勒??別著急,我真沒瞎說,但這次聯名是個內外夾擊,通力合作。所以這個潮牌打敗納粹黨的故事,咱還得分開說。
真正的革命都是自下而上由內而外的,這句話實在沒錯,所以我們先講講這個在納粹統治下玩一手辛德勒名單的阿道夫·達斯勒。
阿道夫·達斯勒,adidas 的創始人,達斯勒家族的二兒子。而他的哥哥,魯道夫達斯勒,正是PUMA 的創始者。
鼎鼎大名的分列世界第二第三大運動品牌的兩個企業竟然出自同一個家庭的兩個親兄弟,說起來算得上一段家喻戶曉的佳話。
但事實上,這兩個品牌的成立背後充斥著明爭暗鬥和離奇曲折。魯道夫和弟弟阿道夫出生於德國南部小鎮黑措根奧拉赫一個清苦的鞋匠之家,也很難說的上這算不算家學淵源,1924 年,兄弟倆成立了達斯勒鞋廠。
說起來兄弟倆也是天賦異禀, 4年後,達斯勒鞋廠遠近聞名,達斯勒家族也成為了鎮上的豪門。但就在達斯勒鞋廠訂單如雪花的時候,兄弟倆分家了。好好生意不好好做?是這生意真沒法做。
當時,達斯勒兄弟迎來了創業以來的最大機遇,時任德國國家田徑隊教練的約瑟夫·魏策聽聞兄弟倆的本事,特地上門邀請二人為國家隊設計專業跑鞋。眼瞅著聲聞全球的機遇就擺在眼前,這事黃了。
正掌大權的希特勒政府完全控制了即將舉行的柏林奧運會,要求所有德國運動員必須穿著政府統一定制的服裝和鞋子。辛辛苦苦準備了六個月的成果慘遭橫禍,兄弟倆的心情可想而知。
不過說起來,遭遇挫折之後的劇本應該是重新振作,怎麼倆人就要分家了呢。四個字,政見不合。
同一件事情對兄弟二人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在見識過蓋世太保的威風後,哥哥魯道夫徹徹底底的加入了納粹。而弟弟阿道夫卻在心裡對希特勒的做派和政府當局有了芥蒂和隔閡。
這樣的心態在隨後的日子裡,隨著目睹了越來越多的納粹的惡舉,弟弟阿道夫對納粹發展到了敵對和仇恨的情緒。
於是,阿道夫·達斯勒偷偷摸摸的做了一把辛德勒,就是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裡的辛德勒。在經營著自己的品牌同時,暗地里阿道夫開始借助自己身份的掩護解救猶太人。而在二戰的戰後統計中,這樣有良知的德國企業還有很多。
想像一下吧,在工業社會,生產力決定一切的年代,以adidas 為代表的本土企業與政府離心離德,甚至做著一些忤逆當局的動作。一定意義上,摧毀德意志的不是同盟國的鋼鐵洪流,而是一次次暴行和戰爭讓他們失去的人心。
想打倒不可一世的希特勒,不可能只靠德國內部企業的小動作。眾所周知,真正打敗德意志的重拳正是來自美國,但你一定不知道裡面的致命一擊來自於可口可樂。
一碼歸一碼,在開始介紹可口可樂如何成為一把利劍之前,我們得說句實在話,可口可樂能有今天,全都依仗著當年的納粹德國。在可口可樂入駐德國之前,這個品牌在國際上的定位還只是一個負責飲料裝瓶的小企業,但隨著美國人Ray Powers把可口可樂帶進德國,歷史的進程被改變了。
深諳經營之道的Ray Powers 憑藉自己的手段把可口可樂經營的順風順水,一時之間紅色流線席捲德意志的街頭巷尾。
可隨著極端反美的偉大元首希特勒上台,作為一個美國品牌的可口可樂似乎結局已經可以被預見到必然是由盛轉衰。
作為故事主角的Ray Powers 肯定不會就這麼屈服,為了能在敵對國家的土地上經營好自己的品牌,他想出了一個堪稱絕妙的主意,走上了一條最艱難的道路。
他把可口可樂偽裝成一個德國品牌,就像一名間諜打入敵方內部。
實話實說,以當時Ray Powers 的覺悟,他可確實沒想過能作為一張底牌代表美國直插在納粹心臟的深處。可隨著他的經營和可口可樂的影響越來越大,最後還真給德國玩了一手釜底抽薪。
為了能把可口可樂偽裝成一個德國品牌,Ray Powers開始通過所有的傳播渠道來促使可口可樂的形象本土化,並儘可能的加強可樂品牌與納粹之間的緊密聯繫。
如果一本雜誌的封面是希特勒,那麼封底一定是可口可樂;如果一張海報的左半邊是納粹海報,那麼右半邊肯定是可口可樂。除了鋪天蓋地的廣告,可口可樂還大量參與納粹黨的各種活動,或者贊助納粹黨的各種展覽。
當希特勒青年團的坐著印有“可口可樂”字樣的卡車,喝著清爽的免費可樂參加反美大會時,誰會相信這濃眉大眼的瓶子裡裝的竟然是美國舶來的反革命?
可見這家企業對民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貫徹,比不遠萬里從美國運來的可樂糖漿還要濃厚許多。光是這樣就能生存下去?那這份幸福可真是來的容易。除了Ray Powers的手段之外,可口可樂還要感謝偉大的元首希特勒。
儘管在各個方面都使勁忽悠德國人討厭美國,但希特勒本人卻是美國大眾消費的倡導者。而美國性質的產品——比如財富和華而不實的夢想,對全世界的民眾都有著不同尋常的吸引力,就連希特勒也不能免俗。
就這麼,可口可樂完成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作為一個美國公司,在德國完整地保存到了戰爭結束。
濃眉大眼的德國小伙兒們深深愛上了這款大德意誌第三帝國推出的古怪汽水兒,而咖啡因也幾乎佔領了每個德國人的肉體和魂魄。
說到這,打入內部的計划算是完成了,那反戈一擊又在哪兒呢?這個故事和Ray Powers就無關了,因為他在一場莫名其妙的車禍中被撞死了。真正的勝負手在於,美利堅合眾國決定加入戰場,而它的立場,是同盟國。這麼一來,兩國開戰斷絕一切物資往來,其中自然也包括可樂的重要原料可樂糖漿。換句話說,德國人喝不上可樂了。
不喝可樂的確難受,但還沒難受到打不贏仗為止。真正難受的是,在斷絕了國外的物資輸入後,德國真正認識到了自身生產力的不足。而戰爭顛簸不破的真理就是打仗就是打補給。他的對手美國當時擁有世界首屈一指的工業能力,無數先進企業諸如可口可樂源源不斷的創造經濟推動著不可阻擋的同盟國戰車。
隨後的故事就是舉世皆知了,德意志正面戰場折戟斯大林格勒。可除了蘇聯大兵的堅韌之外,最不應該忽視的是以美英為代表的工業大國憑藉自身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力在延綿不絕的戰火中拖垮了德國。
二戰同盟軍的勝利,肯定不是靠穿著阿迪達斯喝著可口可樂,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卻是看的分明。
以納粹為代表的軸心國,正是因為自身的產能不足,導致最終無法滿足戰爭龐大的資源需求,而他們慘無人道的行為和悍然引發戰火也必然導致民心倒戈。最後,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p.s. 本文由 Kidulty潮流先鋒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