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名人效應,為何我們這麼愛提「陳冠希」、「余文樂」或「GD」?!

「名人」對於媒體的重要性

現在來道述為何我們愛用「名人」來宣傳,以 GD 為例,他的影響力在亞洲無遠弗屆,他去年賣的高價夾子甚至成為一道「街頭熱炒」,而當我們在介紹最新街頭流行時,我們必須找一個共鳴點,來吸引讀者點擊瀏覽。上週我寫了一篇「漁夫帽」回來了,我引用 GD 作為文章主角,但在文內重點放在漁夫帽的歷史變革與街頭穿搭,並非一味捧 GD 穿得多帥,要讀者盲目的跟風,因此這的 GD 自然只是我寫文的一個「引子」。


「名人」與各位的連結關係

名人在大眾眼中有著指標性的角色化身,他們的動態成為了部分民眾的關注點,在媒體的渲染下,會進一步了解他選擇的日常或穿了什麼牌子,更深還會觸及到想法與理想等。(藤原浩最近有篇訪談很狂:點此)不論在電影、電視劇或 MV 中,大家會希望尋求一個「點」與偶像產生連結,穿上他曾著用的品牌、去他到過的地方或是積極在他社交版面博得關注。當然名人不單指藝人,在時尚潮流裡,有人視 Rick Owens、山本耀司或是川久保玲視為教父或教母,每人的偶像類型不盡相同。

在 IG 強大的現今世代,網紅或是穿搭達人也成了另類成為「名人」的捷徑,包括我們近月大推的年輕 ICON 們,亦或是各地的饒舌歌手,都擁有許多難以想像的鐵桿粉絲。這樣的生態是過去沒發生過的,有人正面看待與觀察,有人始終不解與排斥,但在這些「受影響的大眾」中,眼中的偶像成為了一種模仿或參考的對象,假如能助他/她成長,何樂而不為?(新生代 ICON 訪談:溫上磊

https://www.instagram.com/p/BTkAd0VhEI-/?taken-by=celebrity_vice&hl=zh-tw


小結

日雜《POPEYE》造型穿搭

現在社會中,名人的影響力遠超過一堆有實力的人,因為在一般民眾眼中,名氣多寡已成了首要的「閱讀門檻」,看到有關偶像的周邊新聞,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點閱再說,當然也有清流,會滑過省略它,但這樣的常態在街頭圈或是潮流文化中亦是如此。許多讀者開始不去認識自己「不熟的人事物」,而只在乎自己認識的人事物周邊消息,這樣的窘態或許身為讀者/媒體的我們,都要省思一番。

簡單來說,名人之於媒體的關係單純就是個「引子」,在競爭力強的網媒世界下,標題與圖片往往要吸引人才能吸引讀者,但除了「名人」外,我們也沒放棄「言之有物」的新聞,我們每週固定產出夠有份量的專題報導,還請大家多多支持。在此也推薦大家可以看這篇——《明星不上身,你就不會買衣服了?》,來自諾編蠻喜歡的專欄作家小科學說。他嘗試探討「跟風」帶來的負面效果,講述現今年輕人失去了自我打理的基礎能力,一味追求身邊的認同感,而非找到專屬個人的風格,此點大家或許能在拜讀完後有一番見解。

如果你是為對時尚潮流很有興趣的讀者,除了從線上多家媒體攝取資訊外,也該看些國內外的實體刊物,別將個人的眼界限制住,共勉之。

https://www.instagram.com/p/BTTXw9Sg12i/?taken-by=wtaps_dailypics

WTAPS 不仰賴名人實著,皆以店員的日常穿搭為重


延伸閱讀

媒體的名人的關係陳冠希 x 狗仔文化

冠希主導的 3125C 推動了許多藝術活動,甚至成為了近年主業:點此

再次回顧 VICE x 陳冠希的《觸手可及》,大家談陳冠希

Latest articles

Related articles

spot_imgspot_img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