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次文化的特效藥?從「役男獲准出國參賽」一事反思

雖然酸民文化為人所詬病,但其實,當網路力量用正向目的時,反倒是最快速、也最有效的管道。近日一則「台灣街舞團體成員因兵役無法出國比賽」的消息盛傳,起初在各界奔走下,國防部並不認為街舞屬體育署認可活動,故不受理。但因網友轉載消息、至總統蔡英文臉書上陳情,使得該消息登上平面媒體。很快地,消息在網路上掀起「病毒擴散」,即刻引發數以萬計網友討論、「幫高調」。由於效應所致,國防部陸軍公共事務組終於在昨夜發布最新結果,街舞團體 Boyz In The Hood 服役成員 潘佑熏(BBOY Lune)通過審查,可依事假前往法國比賽。對舞者本身以及舞團而言,這無疑是個好消息;而換個角度來看,也顯見網際網路對街頭/次文化的衝擊。

14088642_1220823354615945_5101613429862145497_n

Boyz In The Hood

網路,讓次文化與大眾產生連結

從陳情(9/7)至結論,短短不到 24 小時,你能想像這力量有多強嗎?儘管目前當權者未全然接受次文化,但從這件事我們也可發現到,就算是隻小蝦米,但因為網路讓無數隻小蝦米、小魚、小動物連結在一塊,所點燃的力道是非常可觀的。

當然這也並非什麼新知,只是載具不同罷了。一直以來,一種文化或音樂類型的擴展,均與大眾傳媒有關。最早是口語傳播,直到後來,有了廣播、電視、網路,我們見證了 Hip hop 的壯大。從 70 年代萌芽,直至 80 年代、90 年代的黃金時期,現在我們應思考的是,網路該扮演怎樣的角色?雖然還有不少疑慮,像是「當次文化變成主流時,能否還叫次文化?」可是對致力於推廣的人而言,同樣的路線/模式確實值得借鏡。十年前,你能想像有一天滑板能登上奧運舞台嗎?你能預見塗鴉竟演變成一種藝術,甚至名揚國際?網路並非主導者,卻大大輔助了文化的發展。重點是,它很平民,人人都能接觸,任何人都能操作。你懂得,這場革命還沒結束,還有很多好戲可看;問題在於你如何看待它?

Boyz In The Hood 日前比賽畫面

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你認為次文化領域應善用網路資源嗎?若答案是肯定,那該怎麼做比較恰當?請於留言處分享你的看法,倘若對 Boyz In The Hood 接下來的賽事感興趣,還請前往該團粉專追蹤。

source_SETN / Boyz In The Hood

Latest articles

Related articles

spot_imgspot_img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