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殼機動隊、駭客任務都要叫它師父!連肯爺和 SUPREME 都服的《阿基拉》是什麼來頭?!

「沒人知道那場在東京的大爆炸從何而來,為何發生。只知道它就這樣突然出現,且奪走了所有。」

這是《阿基拉》的第一幕,也是讓許多觀眾在步出戲院後,依然久久難以忘懷的原因。

近期由日本知名導演 大友克洋 (Katsuhiro Otomo) 製作的第一部動畫長片《阿基拉 AKIRA》以 4K 修復和 IMAX 版本於各大戲院重新上映,開片首週更奪下了 200 萬的好成績問鼎今年數位修復電影的票房冠軍。但為何在相隔 32 年的 2020,這部 1988 年的老動畫電影依然被稱作無人能及的「神作」,甚至影響了許多後世的電影、潮流、時尚產業。

首先,我們不妨先走進《阿基拉》的世界。

 

via wallpaper

 

故事定調在 1988 年的日本東京,在歷經不知名的爆炸後開啟了第三次世界大戰。而 30 年後的 2019 年誕生的「新東京」兼容著浮華奢靡與墮落。作為暴走族頭頭的 金田 率領著好友鐵雄與同夥在與小丑幫飛車追逐的過程裡,鐵雄意外撞上了從政府機構逃出來的超能力兒童高志,在被政府發現後帶回監禁研究。而金田在急忙尋找好友的同時,卻意外涉入了政府和反叛團體間的鬥爭,而鐵雄意外獲得的超能力卻讓他準備再度顛覆新東京與讓「阿基拉」覺醒…。

 

via CBR

 

via YouTube

▲ 1988年的《阿基拉》預言了「 2020 東京奧運」的舉行與停辦

 

或許不少讀者因為《阿基拉》在故事中,預言了2020 東京奧運的舉辦而開始注意到這部動畫電影。不少觀眾認為是巧合,有些影迷認為是命運安排;但如果是談論到《阿基拉》的誕生,編輯認為「那絕對不是偶然」。 80 年代的日本時值戰後的第一波經濟復甦,流行文化與娛樂產業開始蓬勃發展。日本動畫承接 60 年代的《原子小金剛》、《鐵人 28 號》後, 在 80 年代前後推出包含《宇宙戰艦大和號》、《宇宙戰士》等科幻動畫作品,而 大友克洋 也順應潮流於 1982 年在講談社《Young Magazine》上發表了《阿基拉》的漫畫。

小知識:日本在 1970 年代僅有 49 部動畫作品推出,但到了 1980 年代共有多達 220 部動畫推出,足見日本經濟當時的榮景。

 

via google / baidu

▲ 左:宇宙戰艦大和號 / 右:鐵人 28 號

 

而在太平洋的彼端,由 雷利史考特 (Ridley Scott) 執導的科幻大作《銀翼殺手》也在 1982 年上映。這讓大友克洋可說是相當震驚,因為兩人在彼此作品中對於「未來城市」有著相同的架構。浮誇的霓虹看板、金錢堆砌的各種高樓大廈中,卻同時存在著暴力、政治腐敗、犯罪的破敗模樣,將「反烏托邦」的題材發揮的淋灕盡致。同時加入大量的機械、仿生人、高科技元素,無疑都是參考了法國著名漫畫家 Moebius 對於「Cyberpunk」未來城市的構想。也讓這位大和導演想將《阿基拉》製作為一部動畫長片的決心,在 1984 年正式兌現。

 

 

via Imgur / pinterest

▲ 左:銀翼殺手 (1982) / 右:阿基拉 中對於未來城市的構想相當類似 

 

 

via pinterest

▲ 法國漫畫家 Moebius 於畫作中呈現「Cyberpunk」與「未來城市」

 

在製作的過程中,大友克洋 不僅手繪超過 15 萬張賽璐璐片手稿和 700 頁分鏡,並以 327 種色彩調製出符合電影的 50 種全新色彩 (標誌性的「阿基拉紅」就是其一) ,同時由 7 家動畫公司聯合投資超過 ¥ 11 億日幣的高昂資金也讓它成為了當時成本最高的日本動畫電影。(遠勝同期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龍貓》) 《阿基拉》最後也終於在 1988 年 07 月 18 日於日本上映並收穫了超過 ¥ 63 億日幣票房。而當時的西方世界還不知道,這部作品會在一年後永遠改變他們對於「動畫」的認知。

 

via Japanese Film Reviews

 

在電影在亞洲引起巨大迴響的同時,《阿基拉》的漫畫在 1988 年 8 月時首先由美國的 Marvel Epic 經手刊載。當時美國讀者已能漸漸接受較為嚴肅的議題,這讓題材新穎的《阿基拉》漫畫逐漸在西方世界獲得不少迴響。在一年後,電影首次在全美不到 50 間戲院上映。雖然僅收穫 $ 43 萬美金的票房,但《阿基拉》中提及反烏托邦、少年反叛、賽博龐克、虛無主義和大量的動作戲碼,震撼了西方國家。他們意識到原來「動畫不只是像迪士尼的《小美人魚》一樣只能拍給小孩子看,實際上成人也能成為觀眾群之一」

小趣事:在往後 1997 年宮崎駿《魔法公主》要在美國上映時,美方公司想要刪減電影台詞。宮崎駿知道後特地送了一把武士刀到美國並附上「No Cut」(不准剪),《魔法公主》才以原版上映。(宮老爺很氣啊…)

 

▲ 對比東西方同時期作品,便能知道兩個世界人民對於「動畫」的看法 (via Youtube / GeekTyrant)

 

這樣的想法不僅一改美國之後製作動畫的方向 (皮克斯日後推出了《玩具總動員》),也讓美國甚至西方國家的民眾能夠接觸更多日本動漫畫。Medium 雜誌專欄記者 Dart Adam 在 2014 年就提及了《阿基拉》當時對於西方世界的影響。他說到,

「《阿基拉》成為了一種藥癮的開端。不管我們是在說看圖像小說、漫畫還是看動畫電影,讀到《阿基拉》就會讓你想再往下看其他的。之後,你就會想繼續往下探索漫畫、動畫或是兩者都有的世界。」

而無論是後續從日本引進歐美的《攻殼機動隊》、《銃夢》、《星際牛仔》沿用了 Cyberpunk 的主題,還是《駭客任務》與《全面啟動》出現了反烏托邦與夢境的議題,《通天眼》、《超能失控》與近期火紅的《怪奇物語》採用了超能力小孩的設定,上述的作品全部都或多或少受到《阿基拉》的影響並從中取材。若是沒有《阿基拉》,魯夫或許只能航行在日本海,也沒有美國人會用忍者奔跑的方式衝進第 52 區了。

而當年又有多少西方人是抱持著不屑的態度進戲院觀賞,最後卻被這「異國的卡通」嚇到驚慌的跑出來呢?

 

via tetsu / The New York Times

▲ 左:阿基拉 / 右:攻殼機動隊

 

via youtube / reddit

▲ 左:阿基拉 / 右:駭客任務 

 

via oprainfall / syfy wire

▲ 左:阿基拉 / 右:怪奇物語

 

在配樂方面,大友克洋找來了日本著名編曲家 大橋力 (Tsutomu Ōhashi)  與其引領的「藝能山城組」演奏。相信許多觀眾應該都能從《阿基拉》的音樂中感受到明顯的不同,不僅有一種原始的生命力,更多的是一種莊嚴的宗教感。而這難以用隻字片語描述的音樂風格,正是起源於印尼的傳統樂法「甘美朗」(Gamelan)

 

 

甘美朗 (即印尼語「敲擊」之意) 最早是當地人民,透過敲打各種由木頭、竹子、金屬所製成的鑼、鈸、鈴和鼓等多達 20 種各式樂器來祭祀神靈的演奏方式。儘管沒有具體的編制規則,但甘美朗主要透過鼓手敲擊並透過疊加的方式完成樂曲。由於甘美朗在當地是相當正式的音樂,因此多為男性進行演奏。

 

 

當地人亦相信每個樂器中都有神靈寄宿,而大橋力正是看準這個特色與同樣充滿宗教感的《阿基拉》合拍十足。日後將甘美朗融合日本傳統音樂、現代樂器與電子風格,再由藝能山城組完美演出後,創造出了「Akira 式」的專屬音樂風格。其中代表作〈金田〉中,透過敲擊竹製的傳統樂器 Jegog 分音階的演奏加上背景「人聲合樂」提升莊嚴感,急促敲擊的演奏宛如奔馳在新東京的快速道路上。

小知識:大橋力 本身其實是一名音樂學者,當他表演的時候就會以藝名 山城祥二(Shoji Yamashiro)  帶領藝能山城組演出。

小知識 2:藝能山城組其實是業餘的樂團,成員職業跨足記者、醫師、工程師、甚至學生都有。

 

 

 

《阿基拉》種種獨特的題材也影響到了音樂產業之中,而潮流音樂大佬肯爺 Kanye West 正是中毒最深的人!當 2009 年大家都知道他的全新專輯《Graduation》封面是由村上隆製作時,其中熱門單曲〈Stronger〉的整隻 MV 就參考了《AKIRA》的諸多場景。不僅完美的還原了如高速飆車、醫院、超能失控,中間更穿插了許多仿造原作的日本街景與抗議畫面。其 MV 的導演 Hype Williams 表示,

「Ye 總是受到《阿基拉》的啟發。有那麼一刻,我們真的投入其中並希望就照著電影拍攝 MV。

 

 

via reddit / youtube

 

via reddit / youtube

 

Kanye 也多次公開或是在推特上表示《阿基拉》是他最喜歡的電影,也是他許多創作的靈感來源 (包含 Yeezy 系列和 Nike Air Yeezy 紅鷹配色據傳就是使用「阿基拉紅」),對於這部電影的喜歡甚至到直接送了一雙 Yeezy 700 給了大友克洋本人,可見兩位藝術家的惺惺相惜。另外,流行天王 Michael Jackson 在其歌曲〈Scream〉的 MV 中也有出現鐵雄墜落的畫面,前後兩大天王紛紛致敬可見這部作品的地位之高。

 

via Twitter@kanyewest

▲ 收下 adidas Yeezy 700 的大友克洋 XD 

 

 

跨足了電影、音樂後,在潮流時尚圈中同樣也能見到《阿基拉》的足跡。僅管在「聯名圈」是許多動漫畫的後輩,但 Akira 合作的各個對象都是各個有來頭。舉凡從 Loewe、KENZO 等精品品牌到與日本潮牌 Comme des GarçonsNaNa-NaNa,再到和藝術家 河村康輔 於涉谷 PARCO 百貨推出展覽,在 2017 年與 Supreme 推出的一系列聯名更是許多潮流玩家當年爭相入手的款式。

 

via Comme des Garçons

 

via Supreme

 

via NaNa-NaNa

 

via East Touch

▲ 大友克洋 x 河村康輔 


後記:

其實編輯第一次知道《阿基拉》是從 2017 年與 Supreme 的聯名,自己對於當時單品上誇張的人像和銳利的筆觸當然覺得超酷,心裡也一直記著要好好研究,所幸在上個月終於可以進戲院觀賞了!本篇從電影、音樂、潮流三個面向,來帶領各位了解《阿基拉》的魔力與為何 32 年後的現今,它仍被認為是動畫歷史中的不敗神作。

在對於電影內容感到震撼之餘,也佩服導演監督作畫三位一體的 大友克洋 在當年以他的筆觸和想像力,描繪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未來城市。其中描繪到對於時代的變遷與騷亂,再回頭看看今年的種種事件好似更能體會電影中說到「我們只是大洪流中的一部分,所追求的事物,對權力的渴望,能力的追求,一切放遠看都只是虛無。」

而 30 多年過去了,《阿基拉》並未隨著爆炸的新東京一同沈沒。反而隨著時代的洗鍊,更加耀眼燦爛。「越是在慌亂的時代,需要有越堅定的信仰」,我想《阿基拉》中那股對於未來的希望會隨著新世代的人們繼續傳承下去;一如金田乘載著鐵雄未了的夢,現在也繼續在新東京的道路上奔馳前進。

 

via EmuGlx

Editor/YOU

Latest articles

Related articles

spot_imgspot_img
Total
11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