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兩年間,Nike 雖與眾多設計師、主理人推出過聯名系列,但和 Virgil Abloh 的合作絶對算是其中最為醒目,且最具有標誌性的存在。“The Ten” 的成功顯然不能用簡單的市場價高低來衡量,解構式的設計語言影響了整個球鞋圈的審美走向,才是這場遊戲的意義所在。
▲ Virgil Abloh 個人藝術展覽 “FIGURES OF SPEECH”,展示了 Virgil 與 Nike 兩年間合作的各種球鞋 Sample。
(圖片來源:HYPEBEAST)
目前來看,Virgil 與 Nike 的合作基本上是階段性的告一段落。而在 Virgil Abloh 個人藝術展 “FIGURES OF SPEECH” 舉辦之際,與 Nike 在這兩年共同設計的球鞋 Sample 也悉數亮相,更加說明了兩者的合作即將到頭,即使在以後會有合作,但絶不會再引起更大的波瀾。
▲ 這其中有哪些 Sample 是各位遺憾沒有發售的?
(圖片來源:HYPEBEAST)
所以,比起已成為過去式的 Virgil Abloh,下一個替代者 Nike 又會選擇誰?這可能是各位較為感興趣的話題之一。
▲ Matthew M. Williams x Nike Free TR 3 SP 終於公佈發售日期
(圖片來源:HYPEBEAST)
Matthew M. Williams 與 Nike 合作推出的球鞋,就在這周公佈了發售日期。按照這樣的行文邏輯來看,筆者似乎很有底氣的說 Matthew M. Williams 是繼 Virgil 之後的第一人選?
非也,本人不敢斷定,但也不會否定,只能說或許會。
▲ Matthew M. Williams
(圖片來源:Sneaker News)
如果說完全複製 Virgil 的合作方式,一下推出 10 雙球鞋顯然是不太符合實際情況的。本身 Nike X Virgil 的聯名行為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Off White 在當年的火熱程度是一方面,具有時裝屬性且掛鉤潮流,再和運動品牌合作又是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將視覺化的解構設計,乾脆俐落的賦予在鞋款本身,才是當年 “The Ten” 引起討論的根本原因。
▲ 以成為過去的 “The Ten”。關於消費這件事,我們還得向前看。
(圖片來源:Wakeke)
如今似乎也未能看到有類似於 “解構” 般那麼通俗易懂且大眾易於接受的設計語言,就算是有,就算是真的找到這樣的人,短短的兩三年時間,同樣的戲碼再次上演,消費者會不會出現審美疲勞,可能就是另一個問題。
▲ 圖片來源:HYPEBEAST
所以說,這雙 Nike 和 Matthew M. Williams 的合作款,倒可能是未來球鞋方向的啟發。哦?你難道還不知道這雙鞋的玄機之處在哪?
▲ 圖片來源:Google
將上面兩張圖進行對比,鞋還是一樣的鞋,但 “底座” 不同了,沒錯,這雙球鞋最具話題熱度的便是可拆卸的 Vibram 的外掛大底。
▲ 去年,Matthew M. Williams 就曝光過與 Nike 的聯名系列
(圖片來源:Google)
外掛大底在這裡並非是首創,但卻是 Alyx 除了 “安全扣” 以外,另一個具有標誌性的元素。有意思的是,Alyx 靠的並非是什麼剪裁或者是 Logo 讓整個品牌具有辨識度,而正是靠的這些硬件一步一步走進大眾視野。當然,我還沒表明 Nike 與 MMW 合作的方向,就是與消費者的互動性,打造個性化球鞋。
▲ Heron Preston x Nike By You Air Max 720/95
相信各位對這雙 Heron Preston 不會陌生,當時發售時便是以定製方式,推出 Nike by you 企劃。簡而言之就是,你按照喜歡的配色來定製這雙 Nike Air Max 720/95。不過 Nike 和 Heron Preston 的這次合作,也算是雷聲大雨點小,原因很簡單,要買肯定買首發配色,更何況橙色才是 Heron Preston 的品牌特點。雖說後續的反響不是很大,但這種互動、定製可以延續到其他的方式上,比如可拆卸大底,相同的一雙鞋,配上不同的大底,難道你們不覺得很酷嗎?當然,我希望 Matthew M. Williams 與 Nike 的合作只是一個開端,後續若推出不同款式,以至於供君選擇,倒真的會有消費慾望。
忘了說,唯一阻止各位掏出錢包的理由,可能就是不低的發售價了。
[spacer height=”1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