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時裝走秀的真相?傳統潮流圈走到盡頭了嗎?

自從 FB 和 Youtube都開放「直播」功能後,各大品牌無不紛紛將這項科技使用到淋漓盡致,眾多直播平台的誕生 (像是 17 直播和浪直播) 也更加說明了這項科技帶來的影響有多巨大,當然,永遠在流行尖端的時尚圈怎麼可能錯過這項科技風潮。

 

時尚周直播的存在其實也接近 10 年了,從 2009 和 2010 年的紐約時裝週其實就可以看到 Alexander McQueen 和 Marc Jacobs 等人開始提供直播畫面,但由於直播技術在當時才剛興起,一場轉播至少需要花費約 60 萬臺幣的成本還是相當巨大。

直到 2015 年 3 月國外火紅的直播 app “Periscope” 崛起,在各位名人、模特和設計師等等的加持下,當年 9 月的秋冬時裝周就直接成為秀場寵兒,各大品牌無不透過 Periscope 現場轉播走秀或甚至後台花絮,其中的一場就有 22 個設計師透過 Periscope 和用戶互動,平台上總共分享 107 現場直播片段,從這就可以知道有多誇張了。

↑ 大陸的直播風氣比台灣早了一兩年,發展得更完全,而 Burberry去年甚至和 Apple TV 直接合作線上轉播

自從 FB 和 IG 都開通直播功能後,這件事情在短短兩年間從可能變成必須,但這真的是件好事嗎?科技發展過盛的警語是否也侵略到了時尚這個圈子?霸編以下帶你看看直播的優缺點!

優點一:全球觀看零時差

這正是直播主打的賣點!提供了「一個地方辦秀,全世界都在看秀」的可能性,低成本的直播方式可以將時裝周的活動內容傳到全世界開著通訊軟體的每個人,觀眾不像以前那個年代只侷限在會場內,也是近年為何高端時尚越來越深入大衆的原因之一。

優點二:即時互動觀眾群

以霸編自身當過直播主的經驗,直播最著重的其實是雙方的互動,內容如何反而是第二項賣點,這點也反映在走秀直播上。透過收看用戶的回覆和留言,時尚品牌和設計師能夠更快速的了解消費者意見,甚至馬上調整直播內容策略來滿足需求。

↑ 去年的 Burberry 更誇張,直接推出即看即買的服務


缺點一:人多嘴雜品牌特色失焦

說穿了,直播就是一把兩面刃,過度在意消費者想法也讓各大品牌近年常常被冠上「了無新意」、「重複創作」等說詞,許多品牌原本堅持的特色和精神淪為表象,討好觀眾和用戶成了首要目標。但,觀眾是殘酷的,現在喜歡你不代表會喜歡你一輩子。

缺點二:服裝設計藝術設計消失

想像一個畫面,一個你在演講的畫面,但底下的觀眾不是低頭看螢幕就是拿著手機對著你,沒有一雙眼睛是看你的;同理,會直播的當然不只品牌本身,觀看的群眾和知名人士也會。當大家的焦點都在螢幕上,又甚至直播畫面根本沒辦法照出衣服的細節時,讓我們回頭想想時裝秀的本質好嗎?設計這門藝術的風采是否已經被商業和科技所蓋過去了?

套句 Vetements 執行長說的:「我厭煩了。」

↑ 真的有認真欣賞服飾藝術嗎?還是單純想轉播提升名氣?

其實不只直播,像是 Snapchat 和 IG 等即時動態的功能也深深影響著時尚圈,涉及的爭議通常都是以上兩個缺點,在追求快速和商機的同時,藝術和創作的本質是否都逐漸被削弱?原本是以「分享」為好意而發明的科技是否逐漸變成爭奇鬥艷搶存在感的戰場?

再談下去我們甚至可以講到更多網紅現象、快時尚現象甚至是大環境經濟等等,這就岔題了暫且放下不談。霸編最想問的其實是當人人都可以當資訊源頭時,資訊本身是否也默默地受到影響?

直播或許有它的存在必要,但過去的那些本質也不該放掉對吧!大家又是怎麼覺得的呢?

↑ 我們是否都該按下暫停鍵,好好想一想?

source: 壹讀/新媒體世代/動腦brain / Inside

Latest articles

Related articles

spot_imgspot_img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