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會是街頭潮流文化的終極歸宿?

也許你沒大熱天在 LA 街頭排過 Supreme

也許你沒冒著雨在鼓樓排過 YEEZY

但你大概都曾為了一杯奶茶或是一隻面包投身於長龍

這種熱情好比大媽領免費雞蛋

這長長的隊伍

大概就是每家街店的終極夢想

春麗吃飯公司,一家坐落在工體的網紅飯館。雖然飯菜口味一般,但它好像總能成為年輕男女工體蹦迪的優秀前戲,或許是因為它掛滿霓虹燈的濃郁港風二樓店氣質實在很適合成為自拍取景地。

黑眼圈

把衣服放在店裡做陳列的洪揚是國內街頭服裝品牌 Randomevent 的主理人,這牌子很會做話題,也逐漸做出了一定的辨識度,所以在年輕人中挺受歡迎。

而做青年亞文化的公路商店,也在傑座大廈弄了自己的線下酒吧,雖然主打的是樓下的 Stern 彈珠機,但他們很清楚慕名而來的人還是為了可以和態度鮮明又不落俗套的少男少女一醉方休。

音樂財經

遠在上海的 DOE,從咖啡到冰飲,他們在做服裝的同時也在更新著花樣百出的飲品,但你絲毫不會覺得有任何突兀之處。

DOE

這是出現在我生活中的三家店舖,它們都有著各自的街頭文化符號,也都做起了餐飲。

對於物以類聚的人來說,街頭店舖是最合適的去處。

無論春麗吃飯公司公路商店還是 DOE,它們都有著各自的受眾群體,群體不大,但足夠專一。而街店之所以能夠成為「網紅」,正是由於核心受眾孜孜不倦地推廣。坦白說當下的年輕人缺少些自發的態度,所以態度鮮明的街店往往顯得格外迷人,擁有一種莫名的凝聚力。

除此之外,街頭店舖也最明白噱頭究竟有多重要。

朋友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做什麼潮流,不如賣熱狗。三里屯,流動攤,走限量,一天就賣一百根兒,別人做辣口我就做甜口,牛皮包裝袋兒,斗大的 logo。花臂一亮,髮油一抹,一根二十,日進斗金。」

Dog Haus

雖然他忽略了城管,但不得不說理智之前我也曾有那麼點心動。因為即使在遙遠的異國,街頭店舖或品牌涉足餐飲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KITH Treats 是著名街店 KITH 的小吃店,由於沒合適機會去美國,位於東京的 KITH Treats 成為了某同事對 Ronnie Fieg 的情感寄託。

KITH Treats

東京還有 visvim 在表參道開的 Little Cloud Coffee,這間店中店的小咖啡館也形成了一條自己的支線,並推出了相應的別注單品。從服裝做到餐飲又衍生出服裝,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生態鏈。

HYPEBEAST

另外還有 NIGOCurry Up,這間當時日本著名線上雜誌 honeyee 各位大神創辦人常來開討論會的咖喱店也是當年的話題熱點之一。

NIGO

最近 Carhartt WIP 還和台灣吉利串燒做了一次聯名活動,雖然來自不同領域,但想要傳達的東西是相似的,那為什麼不能一起做點什麼?

CHILI

這些就是當下街頭品牌或店舖參與到餐飲中的方式:要麼做跨界聯名,要麼索性開闢出一條餐飲向的支線。

很多人曾經疑惑過,為什麼 Supreme 要出那麼多有用沒有的聯名?工兵鏟、摩托車頭盔、太陽能燈……因為比起服裝,這些「有用沒有的東西」往往能在你的生活中停留更長時間,餐飲也是如此。

HYPEBEAST

我們常說文化需要載體,不然它很容易被新的文化所替代,而在市場中,這個「載體」常常就會伴隨著溢價。因為基數的不同,比起服裝來說,餐飲的溢價要隱蔽得多:一件優衣庫 100,同款街頭品牌能賣到 1000,有人開始嗷嗷叫了;一杯糖水 5 塊,文化包裝一下能賣到 50,多大點事?整!

有時候三里屯賣服裝的街店老闆呆呆地站在那裡,看著喜茶門口那令人羨豔的日常長龍,他雖然一言不發、面無表情,但我相信他的心裡已經羨慕到流淚。

所以,如果將來我們看到什麼「朋克肘子」或是「哥特小腰」,又或是你喜歡的街頭品牌/店舖也開始搞餐飲了……

不要大驚小怪

這是歷史的車輪在轉動啊

我的朋友

它或許是一種稍顯取巧的方式

但也確實讓街頭文化得以更好地融入生活

Latest articles

Related articles

spot_imgspot_img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