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電影 v.s. 流行文化?我們從這雙鞋開始聊起 …

作為通俗文化(Popular Culture)一環,電影為相當重要的娛樂媒介。我們既能享受因劇情或影音所產生的衝擊,亦得以從中獲得當代流行資訊;儘管在廣告置入氾濫的當前,仍有不少「完美」的行銷創作流竄其中,迷人之處,甚至強化了電影本身所帶來的意義,致使成為傳頌多年的佳作。

本回,邀請到橫跨電影與流行產業的孫陽,來與我們聊聊電影與流行文化之間的關聯。先爆個雷,孫陽覺得 SENSE 很重要,因為 SENSE 將影響很多事,為什麼他會這麼想呢 …?


誰是孫陽?

電影演員,曾參與《大稻埕》《深夜食堂》《美好人生》等演出。
觀察潮流文化多年,同時也是知名流行單位 FOCUS 成員。


流行文化需要「散播工具」作為輔助,包含媒體、雜誌、電視、電影等等。就你自己經驗來看,目前電影工業在流行文化中角色依舊吃重嗎?

目前電影影響力有限,反倒是音樂影響流行文化多一些。因為要大眾接觸音樂是容易的,有 Youtube、Spotify 等工具,同樣使得音樂傳遞流行更為方便。反觀電影,吃故事比較重,有時也不一定會牽扯到流行,例如古裝劇等等。

至於電影與潮流掛勾最深的時候,應該是七、八零年代的美國電影吧?唯有那樣的時空背景,才有辦法創造某個獨特角色。例如《阿甘正傳》,它奠定了一個 STYLE 是屬於那個時代的。此外,也有不少電影被稱為經典,即便現在看來也還是令人印象深刻;而我們就會去 Respect 那些東西,並且會因為角色而去喜歡某種風格。

電影所扮演的角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沒那麼吃重了?

這有很多因素,包含商業電影、武打電影的流行等等,都是原因。像九零年代之後的港片,除了周星馳系列外,就少有令人感到深刻的 Outfit。不過,也有《志明與春嬌》這樣的例外;它擁有 Fashion Icon 余文樂,量身打造的角色設定,非常貼近他本人,流行性相當足夠。也因為這樣,讓這部電影帶來不少流行,從此大家都想成為余文樂。


目前電影影響力有限,反倒是音樂影響流行文化多一些。

Justin Bieber & Tyler the Creator 均為 Vans 愛好者

 

電影與流行相輔相成,關鍵在於?

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我很喜歡 Wes Anderson 的作品,幾乎每一部都有看過,因為他不管在色彩或服裝上都很要求。其中一部《天才一族》令我印象深刻,他讓 Ben Stiller 穿上整套運動服裝,偷渡一些流行元素在裡面,很棒。而另一部《海海人生》則描繪一群人要出海,穿淺藍色的套裝、頭戴紅色毛帽,記得是致敬某位樂手。我很喜歡他這樣「把個人愛好放在作品」的做法。

而另外現在很紅的 Xavier Dolan 其實也很有服裝品味,《湯姆在農莊》即係由他自己自編自導自演,甚至連造型都有涉略。我覺得都還是要看「權力」在誰手上,若導演沒有,那演員本身就很重要。像最近有部日劇叫《異邦警察》,主角松田翔太就對穿搭很有想法,甚至負責自己的造型,經常偷放一些球鞋之類的元素在裡面。總之,就是要看誰比較想去伸張他在服裝上的 Sense,跟團隊願不願意集體創作也有關。


我很喜歡「把個人愛好放在作品」的做法。

孫陽相當推崇的 Wes Anderson

 

怎樣的電影置入才算完美?請列舉

其實我覺得影像放廣告很正常,但能否拿捏得當、令人印象深刻卻是非常重要。觀眾不是笨蛋,他們很清楚這是在幹麻。我很喜歡的電影《楚門的世界》就在諷刺這件事,在戲中瘋狂置入一些商品,但同時間對楚門而言卻是真實的生活。我認為,一部電影,不應該是為了置入而置入,必須配合戲劇本身的需求,只要那東西是重要,觀眾會淺移默化,根本不需要很明顯去看到東西。當初 SLIP ON 在《開放的美國學府》也不是一直出現,而是讓角色穿上,時不時地出現。觀眾看到角色穿的好看,就會產生「好奇」,其後才會有後續的行銷可能。

同樣的,《鋼鐵人3》裡面的 Dora 手錶也是一例。由於鋼鐵人戴卡通錶的畫面太好笑,有夠反差,所以很快就造成轟動。這玩意兒平常大家並不會去戴,但因為電影、因為電影明星的關係,讓它多了個「價值」,與觀眾、消費者產生共鳴。這種置入就是有趣,不會俗氣,儘管只是一時的 …。另外,Matthew McConaughey 在《星際效應》著用 CARHARTT 的畫面也很經典,記得當時也帶來不小買氣,算是很成功的置入。

其實我很好奇:為何大家會想模仿電影角色穿搭?

角色原型很重要!這很有趣,像《金牌特務》就是很好的例子,紳士、格鬥、優雅等元素合在一塊,看完後會讓人不自覺將角色投射在自己身上,一種想跟他們一樣帥的感覺。所以說,角色將影響大家,進而產生模仿效應。重點就是要夠帥、是大家潛在想成為的人,能透過購買也好,穿搭也好,令觀眾感到滿足。


觀眾不是笨蛋,他們很清楚這是在幹麻。

西恩潘在《開放的美國學府》著用 Vans Slip-on

 

舉例來說,上世紀電影《開放的美國學府》帶來了 VANS SLIP ON 的流行,這與青少年流行文化有很大的關聯,像是滑板、衝浪、帶有叛逆性格的打扮等等。但反過來說,什麼是青少年流行文化?

我舉個大家都有共鳴的例子好了,BIGBANG 的 G-Dragon,他正透過自己的風格影響全球的流行趨勢。不管是個人品牌 Peaceminusone 也好,或著用 Off-White 的腰帶等等 … 你都能在街頭看到很多年輕人效法、致敬,不管他們是不是真的懂它。這也就是我為什麼說音樂非常重要,MV加上偶像魅力,很快就會帶起熱潮。而我們華人的陳冠希也是很好的借鏡,不難發現,我們都在追逐某個目標,一個想要成為的對象。我認為,青少年流行文化與娛樂(時尚、電影、音樂、雜誌 …)環環相扣,很難說是哪一部分影響對方,這點毋庸置疑。

你喜歡西恩潘嗎?

我對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執導的電影《阿拉斯加之死》。故事雖然是悲劇,但整部戲非常優美,帶給我很大的衝擊。你會被帶到角色裡,也會去遵守他的價值觀。另外,他在《白日夢冒險王》中的那個角色(攝影師)也很棒,有些很令人印象深刻的行為與思維,相當值得學習。


我認為,青少年流行文化與娛樂環環相扣。

Vans 至今仍被視為經典

 

Slip-On 的故事算是不經意,也因為如此不經意,讓這雙鞋顯得更為迷人。似乎意味著電影的影響力,能有效協助「好東西」得到爆紅機會。你又怎麼看待呢?這是否會有爭議在裡面?

電影置入,就跟我剛剛說的一樣,這關係到「權力」與「階級」問題。通常能製作一部電影的人,社會上的地位與所擁有的資源肯定與常人不同。無可厚非,資源越多的人,越能帶動潮流;而儘管觀眾往往是被動吸收,卻也可透過批判及選擇,保持一個清晰的思維。

這也就是為何我會說,藝術就是一個互相的關係。永遠沒有畫了這東西、雕了這東西、寫了這東西,只是為了滿足「個人的享受」,藝術是需要表達的,是需要某個接收的對象,如此才有存在的意義。最近我看了我很喜歡的《爆漫王》日劇版,它裡面就講到一個觀念:「如果一本漫畫沒有讀者,那就沒有存在的意義。」用在商品也是一樣,就算科技再厲害,沒人穿,就沒有任何意義可言。我覺得需要交流,不能僅僅單向思考,不然環境不會更好。

哪樣的品牌你會吸引你?

酷,有深度,是有經過思考的。像 UNDERCOVER 與 Comme des Garçons 我就覺得很酷,他們涵括了藝術與商業層面各項事物。設計師將世界觀放在設計中,卻同時也知道做深度的東西未必會跟所有消費者有所連結,所以會外做另外一些流行性單品、T-Shirt、聯名球鞋等等 … 盡可能把精神概念透過多種管道發酵,與不同層面的人交流,我認為這才是一個成功的品牌。好的故事,是可以打到不同群眾的 — 但重點還是在於「它是想要」嘗試這件事。


藝術是需要表達的,是需要某個接收的對象,如此才有存在的意義。

孫陽認為品牌酷不酷很重要

 

之前有跟很多人聊到,Vans 在行銷上與其他大牌有很大不同。其中,只用極限運動員作為 Icon,不花錢在大明星上就非常酷。分享你的 Vans 經驗:

我有蠻多 Vans 鞋款的。我覺得 Vans 就是耐穿、好搭配,儘管是聯名鞋款的入手門檻也不高。另外,因為 Vans 不浮誇,所以讓著用者能在身上其他地方花更多巧思,協調性極高。

至於品牌與街頭文化的關係更不用多說,包含滑板、Hip hop、塗鴉等等幾乎都是 Vans 的天下,像與傳奇滑板單位 Z-Boys 共同打造的 Era 就很酷,那配色到現在都很經典,可見品牌經營與文化也是息息相關的。不諱言,Vans 創造了不少歷史時刻,橫跨文化與前衛,即便是跟 WTAPS、UNDERCOVER 等知名品牌的聯名,一幕幕都是經典。

 

 我們都知道電影中帶有符號,而不同符號會因為不同閱聽人而有不同詮釋。但總地來說,好萊塢的操作方式確實操縱了整個「方向」;(單一化)這件事是否有利弊得失?

我覺得很好呀,拿《開放的美國學府》來說,透過電影的渲染,讓一個剛出來的 Slip-on 到達另一個層次,全球爆紅,證明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管道,讓一個好的東西被看見。而我也認為觀眾是聰明的,不會單純的盲目接受,「共鳴」才是重點,不需要太擔心弊病的問題。像《鋼鐵人3》的 Dora 手錶,雖然它不被現實生活所需要,根本只是小孩的玩具,但為何會造成大人們的瘋搶?主要在於它背後帶來的「價值」,因為劇情的操作而產生變化 — 它不再只是卡通錶那麼簡單,變成一種對鋼鐵人粉絲的認同,一種新潮。這是很有趣的案例,可以讓我們好好思考。


Vans 創造了不少歷史時刻,橫跨文化與前衛。

Vans 近日與 UNDERCOVER 推出聯名式樣

 

 

作為橫跨電影與流行的工作者,分享你理想中的藍圖

我最期待能有更多 Wes Anderson 那樣的東西。有一個很美的故事,角色鮮明, 能編織出動人的事件讓我們一起去看這些畫面。且不僅得到心靈感動,尚能在結束後引發觀眾以客觀角度去再次審視,「為什麼這場景會這樣弄?服裝為何這樣選?音樂是哪一首?」意味著我們正在吸收它、重建它,並從中得出自己的想法(從不懂變懂)。我認為,一個好的電影行銷理當如此,流行更是。

商業轟炸的時代,給閱聽人看電影時的建議

這些年,電影已成為不分國界的共通語言了。其實我最近也跟一位朋友吵些議題,批判操作、編劇各個層面等等。雖然並不影響感情,但經過這件事後,我就想,「到底我們該怎麼看電影?要怎樣才能讓大家達到共鳴呢?」一部電影的結構,每個人來看肯定不同,但是否應有個核心價值呢?

事實上,回到最原始,人性這東西是不分語言的。重點在於,我們必須提昇我們的眼界,去看更多東西,才有辦法去辨明事物的好與壞。像我跟我朋友之間,會不會因為我看日本東西比較多,而他看歐美東西比較多,所以才會對同一件事產生不同看法?有沒有可能,它原本就有一個客觀存在的價值呢?藝術是用來洗滌心靈的,是用來理解更多生命中的小事;儘管你很愛看商業大片也沒關係,電影是很多元的,我想 … 多看、多感受生活吧,就會有更多想法產生,也就會離客觀更近一些。


我們必須提昇眼界,去看更多東西,才有辦法去辨明事物的好與壞。

孫陽今日穿搭:著用 style 36

 

其實,電影如同所有傳播媒介,差異在於它多了層浪漫面紗。這次我們談了許多,包含 Vans 等品牌如何活躍於電影世界,而孫陽也不若我預想的排斥商業操作,反倒認為好的作品就是需要人看,需要一些手段 — 使人在欣賞的同時,能得到些許東西,慢慢咀嚼,幻化成屬於自己的摯愛。你也是電影愛好者嗎?不妨與我們分享你的看法吧!


更多鞋款資訊請至 ABC MART 官方網站 | 粉絲專頁
Evan
Evan
如果潮流是所學校,那我永遠都是菜鳥。 I'm Evan a.k.a 光頭王

Latest articles

Related articles

spot_imgspot_img
Total
0
Share